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環球速訊:豬價上漲后 養殖戶的日子怎么樣

來源:e公司 時間:2022-07-19 20:47:56

盡管后續生豬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尚不明確,但如今已有很多專家、業內人士、“吃瓜群眾”紛紛給予了樂觀的預測,二級市場股價也受到刺激得到直接催化反應。

近期,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走訪生豬養殖戶、飼料廠家及經銷商等一線群體,并針對豬價走勢、養殖成本、經營現狀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交流。


(資料圖)

目前,虧怕了的散戶雖看著豬價上漲,但卻不敢輕易上量擴大養殖規模;與大企業合作的代養戶日子相對輕松,而前期的重資產投入也讓他們不得不面對資金成本壓力。

散戶不敢輕易上量擴大規模

豬價在第二季度以來逐步企穩回升,讓豬企、投資者、養殖戶等產業鏈相關方普遍看到了希望。

一位豬飼料經銷商對記者表示,去年有個客戶養了接近40頭母豬,但因為豬價行情太差,在今年春節期間已經全部賣掉;近期豬價有所上漲,但這位養殖戶還是表示不想再回來養豬了。從經銷商角度來看,現在已經不再敢賒銷飼料給養殖戶,一般都是要求84天結款,一些養殖戶資金跟不上,只有賣豬還債。

該經銷商坦言,他自己去年也曾與他人合伙養了70多頭母豬,但今年也僅剩下10來頭豬。雖然豬價在漲,但這個行情并不穩定,短期內不敢盲目上量養殖,風險太大,而他們這種個體戶都是幾家合伙養豬,共同分攤風險,要不然照著去年的虧法,也不敢再養豬了。最近,每月賣出飼料大概在40噸左右,而去年同期,每月銷量可以達到100多噸。

在交流中,一位養殖散戶表示,“去年有段時間甚至賣過5元一斤的肥豬,全年虧損起碼有20萬元,都虧怕了?,F在,豬價雖然漲了,但養殖成本并不低,一頭仔豬價格在700元以上,出欄賣價也就2000多元一頭肥豬,賺的不多、還擔風險,真不如出去打工。

這位養殖戶表示,目前,大家普遍存在觀望和惜售的情況,如果行情差,那大家就不著急慢慢養,等豬價行情好了再賣。但如果現在上量養豬,至少需要5個月以上養殖時間才能達到出欄標準,但需要在冬至以前賣掉,往后面出欄量增加,跌價風險就更大了。

目前,豬價的確在回升,也有一些散養戶有重新養豬的想法,但現在豬苗、飼料、人工等養豬成本都在不斷上漲。對于散戶來講,要想抓住這波行情賺錢還是很困難的,他們至少要賣到9元/斤以上才能面前保本。資金壓力對散養戶非常關鍵,前期豬價低迷,加之對非洲豬瘟防控不力,死掉一批豬,很多散養戶承受不起這么大的損失,資金鏈斷裂,連老母豬都賣了?!本d陽希望飼料公司(以下簡稱綿陽希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表示。

代養戶提前鎖定收益相對輕松

相比于散戶和飼料經銷商的苦悶,那些生豬代養戶則相對輕松,他們大有“旱澇保收”的既視感。

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前往位于綿陽的兩家新希望(000876)生豬代養場,因為與新希望簽訂的是代養模式,因此兩位老板重點精力放在了養殖方面,只要能確保生豬健康出欄,他們就能獲取穩定的代養費,壓力相對較為輕松。

一位袁姓代養戶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他雖然出生在農村,但其實并不是專業養豬戶。早年,這位袁老板只身來到成都,從做建材生意起家,后來賺了點錢,隨著年齡的增加,就萌生出回到家鄉做點事情,順便養老的想法。

據袁老板介紹,2018年以來,豬價行情不錯,當地政府也在大力推廣生豬養殖并給予了一些優惠政策,新希望正好也在推進代養合作模式,通過多方考察最終與新希望簽約合作。2019年,袁老板與另外兩名朋友合伙投資1200萬元(其中銀行貸款300多萬元),承包了300多畝山地改建養殖場,幾經努力,最終在2021年養上了第一批豬。

袁老板詳解介紹了與新希望的合作模式,他們與新希望是每一批次養豬簽一次合同,這是給雙方都留有一定靈活空間。他們其實是受新希望委托養殖生豬,作為代養戶,袁老板需要承擔豬舍、人力、水電費等硬性投入,而新希望則提供仔豬、飼料、養殖技術等資料。養殖場里的生豬歸新希望所有,代養戶僅負責將豬養大,待生豬合規出欄后,新希望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支付代養費。

目前,這批次生豬與新希望簽訂的代養費為每頭豬200多元,這部分款項不管豬價漲跌,他們代養戶所得的收益就已經大致確定了。袁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養殖場規模為每批次5000頭生豬出欄量,代養費有100多萬元。目前,養殖場雇了4名飼養員,人均工資為每月3000多?,F在養豬已經機械化,由于前期管理問題,一個月水電費都要消耗10來萬,導致毛利潤不夠高。

從總體來看,袁老板表示,相比散戶的高風險,背靠新希望這類大企業,還是有一定盈余。另外,除了自己請的飼養員外,新希望還會指派1名技術員全程負責養殖過程,這就保障了生豬養殖成功率。之所以按批次來簽,就是為了隨行就市確定代養費,如今最低迷的時間都熬過來了,未來豬價行情繼續上漲,那代養費自然會提升。袁老板認為,堅持一步步提升管理水平,代養場未來2年出欄3批次生豬,大概就能掙到300多萬元的代養費。

此外,一位陶姓代養戶則入行更早一點,原本從事煙花爆竹生意的他在2018年豬價高峰期進入這行。前前后后,這位陶老板投資了800萬元租地建豬舍,目前已經形成了4800頭/批次的生豬養殖規模,一年可以出欄兩批次,年出欄量近萬頭生豬。按照原先規劃,彼時的生豬行情可以讓他4~5年收回成本,但現在預計還需要4~5年時間才能回本。

陶老板告訴記者,當年決定養豬的時候,豬價高代養費也高,高峰期一頭豬代養費可以達到500多,現在跌至200多元。目前,周邊養殖散戶已基本沒有了,200~300頭規模的養殖場還零星有幾家,但豬價低迷讓他們普遍虧錢,也都在收縮養殖規模。雖然可以穩賺代養費,但現在的盈利也僅能夠覆蓋貸款成本,年底前豬價應該還是會漲,因為市場需求大,也沒有那么多的擴量規模出欄。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代養模式的確是一種雙向選擇,如果豬價漲了、而代養費沒有成比例上漲,養殖場老板可以拒絕合作,自己養豬賺錢。

相反,若豬價持續低迷不振,大型豬企可以虧損一年、兩年,但長期硬虧損下去,豬企也會撐不住,進而選擇縮減規模終止代養。在這種情況下,代養戶沒了大企業的代養費,豬價上不去,自己養殖更容易虧,若養豬場停擺,前期數百萬的重資產投入壓力巨大。

(文章來源:e公司)

責任編輯:

標簽: 二級市場 市場行情 業內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