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全球熱文:國際棉價暴跌暴漲 國內外棉價背離加劇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2-08-23 07:41:29

在經歷長達兩個月的暴跌后,ICE棉花主力開啟了一輪暴漲,短短2周時間就上漲超過30%。


【資料圖】

截至8月22日北京時間15點,ICE棉花主力116.4美分/磅。

業內認為,本輪棉花價格上漲,與美棉主產區遭遇極端干旱,導致減產預期有關,近期大概率仍將在當前水平震蕩。不過,隨著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國際棉花價格偏弱運行的概率較大,特別是9月份北半球棉花產量基本確定后。

今年以來,國際棉花價格走出了先上漲、再暴跌、近期暴漲的走勢。其中,上半年還出現了近20年來的歷史第二高價。

從1月至5月,國際棉花價格震蕩上漲。3月7日,ICE棉花主力最低僅為115美分/磅。隨后,開始進入快速拉漲階段,5月5日升至156美分/磅。到達5月高點后,開始進入高位震蕩期,區間在130-150美分/磅。

到了6月份,國際棉花價格暴跌。到7月15日,一度跌至82.5美分/磅。這意味著,1個月時間就暴跌40%左右。隨后,觸底反彈。8月份以來,美棉持續上漲。其中,ICE美棉12月合約突破110美分/磅,8月19日結算價報116美分/磅,較7月15日低點上漲40.55%。

國際棉價的漲跌波動,與國際形勢動蕩、主要產棉大國的生產情況密不可分。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進入2022年,由于棉花種植收益較玉米、大豆無顯著優勢,市場普遍預期,新年度棉花種植面積會下降,受此預期的影響,2022年初國際棉價就維持高位。

從3月份開始,國際棉價快速拉漲,與黑海地區地緣政治沖突、產棉大國印度遭遇極端天氣有關。

俄烏沖突導致全球原油價格暴漲,化纖生產成本大幅飆升,高能源價格推高化肥價格,而且相關國家都是化肥主要的生產及出口國,化肥的生產及出口不順,也引發市場擔心新年度全球農產品減產。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棉花生產國的印度,今年夏天出現連綿的暴雨天氣和病蟲災害,嚴重影響了印度棉花產量,使得該國今年不得不從海外進口棉花。

林國發認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資金充分利用這些預期,大幅推高全球棉花價格。至于隨后的暴跌,一方面歐美國家出現高通脹,另一方面市場對全球農產品供應擔憂開始減弱,特別是印度地區棉花播種生長順利。

6月14日,在巴西巴伊亞州科科斯市圣科隆巴農場,工作人員在田里觀察棉花。新華社

從7月15日觸底后反彈開始,這一個月的上漲與美國棉花生產遭遇干旱直接相關。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8月份全球棉花供需顯示,美棉主產區天氣干旱,全美棉花棄耕率達到歷史高位42.9%,相應美棉實際收獲面積降至4327萬畝,較2月美國農業部展望論壇公布意向種植數據下降44%。

對于國際棉價今后走勢,業內認為,盡管美國干旱導致棉花減產,但印度今年棉花豐產可能性大,加上中亞今年棉花大概率增產。此外,全球棉花需求持續低迷,加上原油價格走低,化纖價格下降,國際棉價將出現震蕩回落態勢。

反觀國內市場,國內棉花產區,也遭遇高溫熱害風險,對棉花開花結鈴有一定不利影響。近期受美棉價格上漲支撐,國內棉價出現小幅跟漲。不過,國內外棉價格背離加劇。

據卓創資訊監測,8月17日,國內棉花均價為15910元/噸,按1%關稅核算統計,外棉價格為22289元/噸,內外棉價差值為-6379元/噸。而8月1日兩者價差為-3347元/噸,國內外棉價格在短時間內進一步背離。

由此帶來下游紡企使用外棉加工虧損,進口棉采購積極性下降等影響。部分企業開始改用新疆棉替代進口棉,產品轉銷國內市場;部分企業增加化學纖維使用比例,轉產滌棉或棉粘混紡產品。

卓創資訊棉花、棉紗期貨分析師劉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國內新棉上市,在棉花增產預期的影響下,國內供過于求局面將繼續維持,國內外棉花價格背離狀況或至少持續到春節。

劉杰認為,國內外棉花價差擴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下游紡織企業因訂單缺乏,產品庫存偏高,棉花需求遲遲未有改善,新疆棉及制品出口受限,國外市場有效供應縮減,加之干旱天氣加劇市場對外棉后續供應下滑的擔憂。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