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消費重回煙火氣!券商分析師這樣解讀春節數據!消費前景如何?這項指標是關鍵

來源:券商中國 時間:2023-01-30 11:04:19

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之后,今年春節“開門紅”數據備受市場各方關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春節是我國對新冠病毒實施“乙類乙管”后的第一個新春假期。作為中國重要節日,今年春節“開門紅”數據或能對全年消費景氣度有預示作用,有望傳遞經濟發展信心。數據顯示,無論是餐飲、旅游,還是文化娛樂,市場需求不斷釋放。

多家券商分析師在春節期間通過回鄉見聞、草根調研等方式,把脈消費趨勢,探尋經濟修復動能。

展望后疫情時代消費數據,有分析師指出,民眾的消費信心和消費強度要完全恢復仍需時間。超額儲蓄是疫后消費復蘇的重要保障。接下來,居民收入修復速度將是關鍵。

返工規?;蚝糜诜掂l

根據交通部數據,春運啟動以來(1月7日至26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7.41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逾50%,較2019年春運前20天(13.95億人次)下降46.88%。

德邦證券宏觀分析師蘆哲表示,今年春節出行人次恢復到2019年的 53%左右,低于預期水平,但預計節后返程的恢復情況好于節前返鄉。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團隊認為,作為主要的交通方式,鐵路、公路的客流在春節前走勢平穩,與疫情之前差距較大。但是,春節之后客流增加的斜率明顯高于過去兩年,接近、甚至部分超過2019年的同期水平。

在分析背后原因時,梁中華團隊認為,春運之前疫情爆發,學生、農民工等群體或提前返鄉,把春運返鄉總量平滑到更長時間維度消化。春節過后,疫情影響減小,返鄉人口規模性“返城”,推動春運數據快速攀升,彌合和疫情之前的缺口。從返城方式來看,高速客流量明顯超過疫情前,說明“返城”方式可能更多向私家車出行集中。

該團隊認為,中長期還需要觀察疫情對勞動力供給端帶來的持續影響。例如勞動力參與意愿的修復進度,以及居民是否會回到疫情前的城市工作,這些對中長期我國的經濟和通脹會產生重要影響。

旅游消費亮點多

今年春節期間,旅游業復蘇尤為明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7日披露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倍,已恢復至2019年春節假期的80.7%。旅游飯店、經濟型連鎖酒店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6.4%、30.6%,分別恢復至2019年春節假期的73.4%、79.9%。

多個熱門旅游地區場面火爆,部分數據達到或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

“西安發布”披露,西安市監測的15家重點旅游景區累計接待227.79萬人次,同比增長160%,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披露,春節假日云南全省共接待游客4514.61萬人次,同比增長244.7%,實現旅游收入384.35億元,同比增長249.4%,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130.3%和132.5%。

海南省商務廳統計,春節假期海南離島免稅店迎來高人氣,全省12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25.72億元,日均超3.6億元,比2019年春節假期增長329%。

東吳證券分析師吳勁草表示,總體來看,出行恢復程度整體優于預期, 居民出行意愿顯著恢復,消費意愿恢復相對較緩。疫情以來國內出游人次恢復程度普遍優于旅游收入恢復程度,說明出游結構上客單價相對低的短途旅行占比較疫情前提升,長途出游信心與意愿恢復空間較大。

不過,疫情三年對旅游業影響仍然不可小覷,相關產業鏈發展需要穩預期。中金公司固收團隊表示,從同事們的回鄉和旅游反饋情況來看,旅游城市和旅游景點人山人海,但配套服務人員和配套設施跟不上。根據旅游景點當地人反饋,疫情三年很多旅游從業人員改行,導致服務人員不足以及設施缺乏維護。當地人對未來旅游業預期不高,認為疫情三年改變太多人,經濟周期下消費意愿不強,因此當地人繼續投資旅游行業的訴求不高。

春節檔電影走出低谷

今年春節檔電影精彩紛呈,多部作品獲得觀眾好評,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至27日)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

其中,春節檔上映的《滿江紅》累計票房26.06億元,《流浪地球2》21.64億元。截至27日,電影市場全年總票房為79.15億元,同比增長209.88%。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尹睿哲團隊表示,春節檔迎來翻身仗,票房強勁的背后有幾方面原因:

一是今年春節檔電影題材類型較往年更加豐富,風格更多元,其中個別影片在名導或知名IP加持下,討論度較高。

二是票價走低,以大年初一為例,今年春節檔首日的平均單價僅為53.2元,較去年同期的56.1元下滑約5%,而今年《流浪地球2》接近3個小時的放映時長顯著拉高春節檔影片的平均時長水平,對比之下加量不加價,同時口碑也不差的觀影體驗推升票房走勢的韌性。

三是供需在歷經前期的雙邊壓制后,同步釋放。三年疫情期間,壓制的不止觀影需求,供給側也受到明顯沖擊。今年春節檔一方面佳片連連,另一方面時間上恰逢第一波感染高峰剛過的安全窗口,帶動消費者外出觀影的熱情。

年貨經濟升溫

作為一年中重要的營銷節點,春節商品市場迎來消費熱?!百I買買”成為年貨市場的關鍵詞。

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春節假期,糧油食品等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5%,其中,果品蔬菜、肉禽蛋奶同比分別增長39%、28.6%。酒水飲料等商品需求旺盛,酒、飲料及茶葉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7%。

安信證券食品飲料分析師趙國防團隊在春節期間對七省市(天津、重慶、河南開封、江西南昌、四川巴中和德陽、湖南岳陽)的商超渠道進行草根調研,了解各細分板塊春節期間的動銷、促銷。該團隊表示,疫情陰霾逐步退散,消費重回“煙火氣”,商超客流量出現反彈,白酒及大眾品動銷快速恢復,部分產品出現缺貨現象,貨齡較去年也有所縮短。另外,禮贈、宴席等相關產品表現亮眼,旺季旺銷得到驗證。

比如在白酒方面,安信證券團隊表示,今年春節白酒終端動銷旺盛,消費者對于疫情的恐懼心理持續弱化,宴席和禮贈市場受益于返鄉潮復蘇明顯,區域酒表現突出,特別是300元以下價格帶。在休閑食品方面,堅果禮盒消費略超預期,辣味零食鋪貨呈現較強區域性。

房地產銷售平淡

春節期間服務消費和商品消費均出現升溫,但房地產市場未迎來“小陽春”。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團隊表示,春節假期商品房銷售低迷,亦弱于節前一周表現。1月21日至27日期間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0.57萬平方米,約為2022年春節同期的18%、2019年春節同期的20.3%,較春節前一周的表現超季節性走低。

其中,一、二線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較三線城市更快走弱。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返鄉潮”使得人口更多向三線及以下城市轉移,返鄉置業存在一定拉動;而過去兩年“就地過年”現象普遍,持續拖累三線城市春節期間的商品房銷售。另一方面,今年1月5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部分地區較快調整首套房貸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或有提振。

平安證券團隊提到,考慮到春節期間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僅為平日的5%左右,其對判斷后續商品房銷售走勢的參考價值可能有限。

居民收入修復成關鍵

隨著春節煙火氣回歸,市場也逐漸看到全年消費復蘇的希望。不過有分析師稱,就消費恢復力度而言,2023年春節并非“一片火熱”,更像是“溫而不暖”。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團隊表示,居民收入尚待恢復,消費追求性價比。雖然今年春節人流量和消費熱度有超預期,但更多體現在人數上,而消費金額恢復程度可能沒有那么理想。在該團隊看來,這與2022年經濟下行,失業率較高以及不少行業出現收入下降有關。民眾的消費信心和消費強度要完全恢復,仍需要時間。

前述德邦證券宏觀分析師蘆哲表示,消費復蘇并非一蹴而就,消費場景打開后,仍有待于居民收入的改善。一方面,春運數據低于預期,說明當前疫情、收入等各方面因素對出行的制約仍然存在,這也會影響消費。另一方面,旅游出行人次和旅游收入盡管大幅反彈,但相比2019年同期仍有較大差距,這說明消費的復蘇仍需時日。事實上,近期消費場景基本完全打開,但居民收入修復偏慢仍是消費的制約因素。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團隊談到,超額儲蓄是疫后消費復蘇的重要保障,“接下來消費恢復的結構分化也會比較大,結構亮點會比較多,總量還要看居民就業和收入的提升速度?!?/p>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團隊認為,2023年春節就消費恢復力度而言,并非“一片火熱”,更像是“溫而不暖”。該團隊對2023年國內消費反彈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僅靠市場化力量國內消費恢復的高度或有限。一方面,疫情只是壓制國內消費的原因之一,居民消費還受到實際償債壓力偏大、對經濟和就業的預期偏弱等中長期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短期很難實質好轉。另一方面,作為占比最高的消費品,汽車消費已在2022年明顯透支。

其建議,為使2023年消費能更好發揮經濟“壓艙石”的作用,公共財政可適當加大對消費領域的支持,包括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向特定群體發放較大規模的消費券等。

責任編輯:

標簽: 同比增長 商品房銷售 銷售收入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