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全球短訊!管住了基民的手 為何仍虧多賺少?封閉期基金遭遇靈魂拷問

來源:上海證券報 時間:2023-02-21 11:59:28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產品在市場高位時成立、風控缺失等是造成封閉期基金業績不佳的重要原因。未來基金管理人須在發行時點選擇、波動控制、持有人溝通等方面不斷改進,這樣才能有效引導投資人長期持有,從而真正解決“基民不賺錢”的行業痛點

封閉期基金往往被看作是解決“基民不賺錢”痛點的一劑良藥,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資料圖】

近日,滬上某知名百億級私募旗下封閉期基金打開申購,投資人透露部分產品凈值已跌至0.6元以下。而從公募基金來看,過去幾年,超半數封閉期基金成立以來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一些基金虧損幅度甚至超過30%。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產品在市場高位時成立、風控缺失等是造成封閉期基金業績不佳的重要原因。未來基金管理人須在發行時點選擇、波動控制、持有人溝通等方面不斷改進,這樣才能有效引導投資人長期持有,從而真正解決“基民不賺錢”的行業痛點。

基民之痛:封閉期基金業績虧損

近日,曾被投資人聯名舉報的某知名百億級私募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據悉,該私募由原大型公募基金總經理創辦,2020年在多個渠道發行2年封閉期產品,成為當年的爆款產品。近日該私募旗下部分產品封閉期到期,有投資人透露,截至今年1月底基金凈值已跌至0.57元?!爱敵踹x擇封閉期產品是希望通過少擇時而獲取更高收益,沒想到2年過去了不僅沒賺錢,還虧損超40%,因此選擇割肉贖回了?!?/p>

根據投資人提供的產品月報,上述產品于2021年2月開始運作,隨后由于踏錯周期股、能源股的行情節奏,2021年回撤幅度超30%,在震蕩調整的2022年則回撤幅度超20%。

同樣于2020年發行封閉期基金的和諧匯一、漢和資本,其產品表現也不佳。

資料顯示,2020年東方紅資管明星基金經理林鵬“奔私”成立和諧匯一資產,當年10月公司旗下封閉期3年的和諧匯一遠景系列正式開售,開售首日募集資金便超百億元。不過,據渠道人士透露,截至2023年2月10日,和諧匯一旗下遠景系列產品凈值已跌至0.8元以下。

漢和資本于2020年7月公告稱,公司接受更長期鎖定期產品的申購預約,產品鎖定期限為6年,彼時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但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10日,漢和資本旗下多只2021年一季度成立的產品凈值跌至0.7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公募基金。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12月至今,全市場共成立封閉期主動權益基金515只,其中近400只基金在2021年以后發行。從上述基金的業績表現看,截至2023年2月17日,成立以來獲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約三成,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占比不足五成。

一些封閉期基金成立以來虧損超過30%。以嘉實優質核心2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28日,截至2023年2月17日,基金成立以來虧損30.15%。類似的還有,泰達宏利景氣領航2年持有混合成立于2021年11月3日,基金凈值一度跌至0.6327元,截至2023年2月17日,基金最新凈值為0.7039元。

封閉期基金之困:高位發行風控缺位

仔細分析發現,在市場高位時發行并建倉、風控缺位、打法激進等是造成封閉期基金虧損的主要原因。

從公募產品來看,虧損較多的封閉期基金大多是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發行的,彼時市場行情較為活躍。滬上某基金公司營銷總監坦言,和開放式基金相比,封閉期基金的發行難度要更大一些,只有在市場行情較為火熱的時候,封閉期基金才能“賣得動”,因此導致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封閉期基金密集發行。

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謝詩琦的看法也較為相似。謝詩琦認為,近兩年發行的封閉期基金業績不佳,主要與市場變化和發行時點有關。由于經歷了劇烈的市場風格切換、核心資產估值消化以及2022年的大幅震蕩調整,2021年初成立的基金業績普遍承壓。

記者采訪獲悉,上述2021年2月開始運作的私募基金,在成立后的一周內便完成建倉并滿倉運行。從上證綜指走勢來看,彼時正處于近兩年來的市場最高點。北京某百億級私募在2020年四季度發行的產品,也由于擔心錯過行情而在一周之內完成了建倉。

除了高位建倉,一些基金經理采取較為極致的操作導致基金虧損較多。以泰達宏利景氣領航2年持有混合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3日,成立以來虧損超過20%。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清一色是新能源股票,包括大金重工、陽光電源、中天科技、科士達、德業股份、派能科技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業績不佳的封閉期基金在封閉期更換了基金經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于慕名而來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傷害。以工銀圓豐3年持有期混合為例,2021年1月11日啟動發行,時任基金經理袁芳市場認可度較高,該基金最終認購資金超過150億元,按比例配售。但截至2023年2月17日,工銀圓豐3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以來虧損近30%,基金經理也從袁芳更換為杜洋。

長期發展之思:解決痛點還需多維度優化

在基金研究員看來,在市場高點的時候,基金公司應當對規模的擴張持克制態度,審慎宣傳,避免誤導投資者在市場高點時入場,最終留下“一地雞毛”。

有業內人士也認為,公私募機構應以投資人利益為先,注重發行時點的選擇,并重視風險管理和投資人溝通工作,這樣才能逐步培養持有人的長期投資習慣。

某大型私募人士透露:“近兩年封閉期產品表現不佳,我們從中吸取了教訓,未來會在三方面進行改進:首先,發行時點有所取舍。在市場相對低位募集產品,雖然難度較大,但能夠在中長期通過較好的客戶持有體驗引導其長期投資習慣;其次,做好客戶風險偏好與自身投資風格的匹配。每個渠道的客戶風險偏好不同,后續在渠道選擇上會更為謹慎;最后,完善風險控制體系,避免因組合過大波動導致投資人‘割肉’贖回。”

好買研究部副總監施丹鋒表示,要真正解決投資痛點,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其一,在產品封閉期內,管理人須定期與持有人進行充分溝通,避免因雙方信息不對稱令投資人過度焦慮;其二,管理好波動,避免凈值大起大落?;鸸芾砣丝梢試L試運用股指期貨、量化等工具優化持有體驗,引導投資人長期持有;其三,重視發行時點的選擇。

責任編輯:

標簽: 基金經理 業績不佳 長期持有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