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中信證券:海上風電中遠海趨勢明確 產業鏈拉動強勁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時間:2023-05-16 09:05:26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隨著近海資源在開發中不斷減少和部分政策規定趨嚴,中遠海海上風電的開發成為開發商關注和投入的重點方向。在海上風電項目離岸距離越來越遠,單體規模逐漸增大,風電機組的容量增加的趨勢下,輸電線路的電壓等級有所升高,漂浮式基礎等多項新技術在中遠海海上風電的開發上獲得應用和推廣,打開海上風電發展的空間。在此背景下,建議關注海纜、樁基和鑄鍛件等環節。

全文如下

電新丨海上風電:中遠海趨勢明確,產業鏈拉動強勁

隨著近海資源在開發中不斷減少和部分政策規定趨嚴,中遠海海上風電的開發成為開發商關注和投入的重點方向。在海上風電項目離岸距離越來越遠,單體規模逐漸增大,風電機組的容量增加的趨勢下,輸電線路的電壓等級有所升高,漂浮式基礎等多項新技術在中遠海海上風電的開發上獲得應用和推廣,打開海上風電發展的空間。在此背景下,建議關注海纜、樁基和鑄鍛件等環節。


(相關資料圖)

▍海上風電:海風裝機景氣回歸,中遠海趨勢拓展空間。

我國海岸線長約18000多千米,擁有6000多個島嶼,具備較好的風能資源,適合大規模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場。根據CWEA測算,我國按照水深不同劃分為0-20米(近海),20-50米和50-100米中遠海海域,相較近海風電,中遠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高、施工較易、環境友好等特點,海風技術開發潛力接近3500GW,潛力巨大。考慮到目前近海資源在開發的推進下越來越少以及部分政策趨嚴,隨著項目水深和離岸距離的持續增大,海上風電逐步向中遠海發展的趨勢明確。

海外發展:政策引領釋放需求,降本路徑提供借鑒。

參考歐洲海上風電發展趨勢,海上風電技術離岸距離以及裝機水深不斷向更遠更深海域拓展,2019年平均離岸距離60公里,水深35米,同時單機功率不斷提升。從目前全球已經公布和在做前期準備的海上風電項目來看,全球海上風電向中遠海發展的趨勢明顯。

考慮到俄烏戰爭加速歐洲能源結構轉型,歐洲各國紛紛上調新能源規劃目標,我們預計2021-25年全球年均風電裝機將超122GW,至2025年新增裝機規?;蜻_164GW,對應CAGR約13%,其中海上風電我們預計年均新增裝機約20GW,至2025年新增裝機規?;蜻_35.4GW,對應CAGR約為17%。

此外,海外各國對于中遠海上風電政策支持力度大,目前歐洲多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已宣布漂浮式裝機規劃。同時隨著海上風電風機大型化降本增效,海風經濟性持續提升,平價時代加速到來。

細分環節:需求增長彈性凸顯,供需趨緊迎機遇。

在海上風電景氣度向好的背景下,中遠海趨勢和風機大型化使得高壁壘、高價值量的產業鏈零部件環節有望充分受益。

1)海纜:準入門檻高,驗證周期長,盈利能力強,是海上風電最優環節,我們預計到2025年,海纜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22億元,對應2023-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速為53.1%。

2)隨著海風基地不斷向深遠海邁進,海上風電塔筒和基礎需求呈遞增趨勢,預計2023-25年國內海風塔筒+樁基總需求將達216/357/520萬噸,全球海風塔筒+樁基總需求將達384/510/910萬噸,考慮項目審批流程、產能投放進度和爬坡速度等因素,實際有效產出將明顯打折扣,對應2023/24年全球有效產出分別約為390/600萬噸左右,2023年供需格局或出現明顯收縮。

3)風機大型化對零部件尺寸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考慮部分主軸鍛改鑄,我們預計2025年中國海上風電鑄件市場規模將達近47億元,對應2023-2025年CAGR為45.2%,2023年市場規模我們預計同比增長70%??紤]到環保等因素對擴產的限制,疊加大兆瓦產品制造難度加大,在中遠海和大型化趨勢下,10MW以上大兆瓦鑄件供給或將趨緊。

風險因素:

產業政策出現不利調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等;技術進步速度和成本下降不及預期。

投資策略: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廣闊,且逐步向中遠海海上風電發展,海上風電項目單體規模逐漸增大,風電機組的容量增加,輸電線路的電壓等級有所升高,漂浮式基礎開始有所使用。海上風電在向中遠海邁進的趨勢下,對海纜、樁基和鑄鍛件等環節都產生了影響。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