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賀宛男:全面注冊制帶來三大變化 A股為什么總是在3000多點盤桓

來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2023-05-27 11:08:16

從3月27日滬深主板10家公司突破23倍市盈率天花板,啟動注冊制下首批新股申購,至今正好過去兩個月,期間上證指數從3200點漲至3400點,然后又回到3200點。稍作回顧,發現A股市場出現了三大變化。


(相關資料圖)

一是新股募資金額顯著提高。以今年為例,1月發行新股12家,募資209億元;2月發行新股20家,募資183億元;到了3月增至31家,募資523億元;4月發行新股19家,募資415億元;5月尚未結束,預計發行29家,募資逾400億元。當然,這同1-2月正逢元旦春節,長假期間每年新股都較少有關。

關鍵是新股發行市盈率和超募現象越來越令人詫異。

1月12家公司計劃募資150億元,實際募資203億元;2月20家公司計劃募資140億元,實際募資183億元,超募基本在30%左右。而4月計劃募資320億,實際募資450億;5月計劃募資250億,實際募資約400億元,超募達40-60%!期間滬深主板共16家公司發股上市,行業平均市盈率26.06倍,而發行市盈率為36.86倍,整整高出40%!滬深交易所官網顯示,目前滬市主板平均市盈率11.59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19.78倍。在核準制下,一條硬杠杠是發行價市盈率不得超過23倍,確實不夠市場化,但一級市場賣價硬是比二級市場高出1倍,這難道就是注冊制要的市場化?

二是新股破發又開始增多。截至5月24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95只新股上市,24只遭遇破發,破發比例為25.3%。按月來看,1-2月均無新股破發;自3月開始,新股破發比例開始提升。3月破發7只,比例為28%;4月破發9只,比例32%;5月(截至5月24日)破發8只,比例為38%。

有媒體撰文提及,在新股破發增多的同時,網上發行中簽率也呈現逐月提升態勢。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今年滬深兩市上市的95只新股,平均網上中簽率超過0.04%;而2022年同期有122只新股上市,平均中簽率為0.03%。數據還顯示,1月上市新股,平均網上發行中簽率為0.0421%;2月為0.0382%;之后,3月、4月、5月(截止5月24日),網上新股發行平均中簽率分別為0.0429%,0.0475%和0.0476%。

在筆者看來,中簽率從0.03%到0.04%,即從1萬人有3人中簽增加到4人中簽,固然也算提升,但至少有幾百萬股民依然是把新股當作“大肉簽”,唯恐搶而不得。從某種意義上說,A股市場之所以有那么多新股高溢價超募發行,上市后又有那么多新股破發,正是萬分之幾中簽的結果!說得刻薄一點,是無腦打新者咎由自取。我們甚至可以說,A股之所以三高發行頻頻,也是因為有大批人在搶著“送錢”呢。

三是退市和披星戴帽公司批量上升。

筆者粗略統計,在4月30日年報披露尚未結束時,A股有ST和*ST股票約120只,目前,ST 和*ST 股票已增至 171只,這還是在十幾只ST摘帽之后的數據。也就是說,今年新增ST個股至少達60只,如此大批量新增ST,之前似乎從未有過。

以創業板為例,4月30日前有20只ST,其中9只ST已鐵定退市,它們是:*ST文化、*ST和佳、*ST藍盾、*ST吉艾、*ST計通、*ST新文、*ST光一、*ST騰信、*ST中潛,有的已從行情板中消失。20只ST有9只退市,這樣的比例之前從未聽說過。5月之后,創業板的ST股票又增至31只,諸如*ST豆神、*ST吉藥等也已在退市邊緣。

還有些股票,根本沒經歷過 ST,或者僅僅當了幾天的ST,就被宣告退市或瀕臨退市,如新華聯、嘉凱城、美好置業、藍光發展等等。

截止目前,退市個股已超過30只,其中面值退市就超過20只。筆者粗略估計,今年退市極有可能超過50只,這自然同全面注冊制下殼資源失去借殼價值有關。但最重要的還是“財務退”的三條紅線,即業績虧損、凈資產為負、營收低于1億,三項中高中兩項,再加非標意見,就可能被逐出A股市場。

日本股市創了 30 年來的新高,美股和歐洲多家股市都在上漲,我們的 A 股為什么總是在 3000 多點盤桓 。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個內因是“吃的太多,拉的太少”。日前有消息稱,新基發行遭遇近 8 年來最“冷”時刻,這是好事。只有新股中簽率降至有公司發行失敗,退市個股和上市新股大致平衡,這樣的市場才是健康的市場,才是注冊制下真正實現市場化的市場!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