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世界短訊!曹操墓爭論不休咋回事 為何曹丕墓如此神秘?

來源:匯世網 時間:2023-06-12 10:35:08

曹操墓爭論不休咋回事

前一段時間,河南安陽曹操墓的發掘鬧得沸沸揚揚,專家學者們紛紛發表高論,一時真假難辨,至今爭論不休,曹操墓歷來就有七十二疑冢之說,但不論如何史上常有發現其墓的報道,與其相反的是其子曹丕的墓至今未見報道,為什么呢?這大概與曹丕的“葬言論”(即《終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曹操、曹丕父子倆對自己死后的安葬都比較慎重,曹操臨死說:“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意思就是告誡后人不要厚葬,他本來疑心就重加之殺人如麻,因此懼怕死后被人挖出鞭尸。曹丕深諳父親之道,因此他對自己死后的安排比其父親更為詳細周密,在他還做皇帝的時候就開始制作《終制》,詳細交代了自己的安葬問題。說實話看了曹丕的“葬言論”,我覺得,無論曹丕歷史功過如何,他的“葬言論”都絕對超越了時代、跨越了時空,可以說言辭懇切語出驚人,曹丕在自己的安葬上算得上最為開明的一位帝王,堪稱前無古人。

為何曹丕墓如此神秘

一、人死了就要藏起來

曹丕的“葬言論”說:“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骨無痛癢之知,冢非棲神之宅”。他認為,安葬的目的就是把尸體藏起來,不要再被別人看到,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尸骨已經喪失了痛癢和知覺,墳墓也不再是靈魂存身的地方。

二、墓葬不設墳丘

曹丕說:修建墳墓,在墓旁植樹造林作為標志,這不是上古的制度,所以我不采用,我的墳墓依靠山勢為主體,就無需設置墳丘,也無需四面植樹,更無需設立寢殿、園林和神道,無需在墳墓旁舉行祭祀。

三、壽衣裹體就行

“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曹丕認為,制作我的棺槨要根據我的體形,能夠裝殮尸骨即可,壽衣和被褥能夠遮掩我的身體就行了,棺材油漆三遍就很好,多油幾遍也是浪費。

四、陪葬全用陶器

“葬言論”說:“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墓內不要放置草木灰,不要陪葬金銀銅鐵等器物,全部使用陶器,用泥做的涂車和用茅草扎成的人、馬來送葬,這樣才符合古義。我死后,不要在我的嘴里含有珠玉,不要給我穿上金縷玉衣以及串起珍珠的衣服,也不要把尸骨放置在玉匣之中,這些都是愚昧庸俗的玩意。

五、諄諄告誡后人

“葬言論”還說:“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戰亂以來,漢朝皇帝的陵墓都遭到瘋狂的盜掘,有的被放火焚燒,甚至尸骨無存,這是為了得到死者身上的金縷玉衣和陪葬寶物。從前漢文帝的霸陵在戰亂中保存完好,光武帝的原陵卻遭到挖掘,文帝墓是因為沒有值得盜掘的寶物,而光武帝是因為修筑了高丘。原陵被挖掘的責任在于漢明帝,明帝對父親的愛心反而害了親人。忠臣、孝子應該考慮孔子、左丘明、張釋之的言論,借鑒明帝的教訓,將親人放在自己的心里,如果人的魂魄靈驗就能夠感知一切,所以不需要裝模作樣地大肆陪葬大搞祭祀,這樣死者的靈魂才能得以安息。

如果你們違背我的詔書或者妄加改動,對我加以厚葬,以后也難免遭人戮尸,那我就會死了一遍再死一遍,真是慘不忍睹。你們身為臣子就會落下輕蔑君父、不忠不孝之罪,假如我死而有知就不會降福于你們。曹丕說,我的墓地本來就選擇在從不生長莊稼的山谷之中,如果按照我上述的遺囑謹慎處理,即使改朝換代甚至千年萬年以后,也沒人知道我陵墓所在,這樣我就能真正的回歸自然。

從史料上看,曹丕對離洛陽不遠的首陽山情有獨鐘,他還在世時就親自選擇墓地,并要求死后葬在首陽山東麓,其貴嬪妃子包括郭皇后以及諸王嬪妃與之遙相對應,都葬在澗西。迄今為止,仍沒有發現曹丕墓的報道,這也許就是謎底。

正如曹丕之詩,曰:

壽命非松喬,誰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已終百年。

責任編輯:

標簽: 曹操墓真假難辨 曹丕墓為何如此神秘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