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天天快消息!投資界的生命周期理論失效了:美國老年人正陷在股市中難以自拔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3-07-06 07:22:02

按照傳統的生命周期理論,步入暮年的投資者應當把絕大多數資產配置在現金、國債等產品以求安度晚年。但現實是,美國的老年人們正像30歲年輕人一樣激進地投資股市

更重要的是,這并不是個別人的激進博弈,而是一代人在現實大環境下的主動選擇。


(相關資料圖)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先鋒領航管理的401(k)退休金投資賬戶計劃中,超過55歲且主動管理資產組合的投資者中,接近一半人將至少70%的倉位壓在股市里。在2011年時,大概只有38%的人會這么做。另一家資管大行富達也披露,在65-69歲的投資者中,有40%的人將至少三分之二的退休金壓在股市中。

一些有關401(k)計劃的背景知識:

401(k)計劃是一種在美國非常常見的退休儲蓄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員工可以選擇將部分工資預扣,即在稅前將其存入401(k)賬戶。這些資金可以用于投資,以期在退休時增值。

投資者通常不能直接購買個別的股票,而是可以選擇投資于一系列由雇主或計劃管理者選定的投資選項中,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基金等。這些基金允許投資者將他們的資金分散投資于多個不同的股票、債券或其他類型的投資,降低風險。

在大多數情況下,你不能在59.5歲之前從401(k)計劃中提取資金,否則可能會面臨稅收和罰款。然而,一旦達到59.5歲,你可以開始無罰款地提取資金。在72歲時,你必須開始從你的401(k)計劃中取出一定的金額,這被稱為強制性分配。

更刺激的是,在先鋒領航的經紀賬戶中,有接近五分之一的85歲及以上投資者幾乎將所有的錢都用來購買股票,而75至84歲的投資者中也有四分之一這么干。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高齡人士高比例持有股票是一件存在風險的事情。因為一旦市場出現顛簸,這些老人需要用錢的時候就不得不以虧損的價格出售股票。

表象背后的波瀾

美國老頭、老太們對股市更加癡迷,也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一定關系。

除了上世紀70年代末的稅法改革催生401(k)計劃外,過去幾十年里美股的表現也長期好于債券。更為重要的是,在重要的“投資者教育”場合——金融或經濟危機期間,美聯儲或美國國會在1987、2001、2008和2020年期間均下場救市。

在一系列因素共振的影響下,自1982年開始算起,標普500指數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10.1%;而從1928年開始算,這個指數的年均回報率只有7.4%,足以顯示過去幾十年里發生了什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Robert Shiller將這種現象總結為,“時代精神是‘不用擔心股市會崩盤’,早晚會漲回來并創出歷史新高的。

買股票只是無奈之舉?

對于許多美國老年人來說,一把年紀還要跟著股票市場上躥下跳的背后,也與投資選擇匱乏有關。在當地媒體的報道中,也能清晰展現這種困境。

今年80歲的Stan Galperin是在退休數年后才開始炒股票的。2013年,他搬到佛羅里達州的大型退休社區,甚至還創建了一個投資俱樂部。眼看利率低到“根本不值得持有債券”,他開始扎進了股票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一年國債利率顯著提升,Galperin也向貨幣市場賬戶轉了一些錢,但還繼續炒股。

除了被動入市的老年人外,許多有著豐富炒股經驗的老人,也認為眼下并沒有好的美股替代品。

今年72歲的Wayne Winquist,在接近300萬美元的資產組合中,接近98%都與股票有關。其中70%是能夠穩定吃到分紅的股票,另外還有一些期權產品。

Wayne 表示:“我不喜歡現金,也不喜歡債券。在通脹的時代,這些東西都是失敗者的游戲。

Wayne和他的妻子日常生活主要依靠美國政府的社安保障金。去年他的股票投資總共拿到15萬美元的分紅,他又將其中一部分錢買了更多的股票。

由于過去的人生經歷,這些“炒美股的老年人”還有一個特點:更傾向于自己來選股。

Wayne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投資401(k)計劃。1995年時他請了一位股票經紀人,來幫他管理一筆投資期權獲得的2萬美元“意外之財”。到2001年,因為專家選的投資組合中有兩家公司破產了,直接給他造成7500美元的損失。

“因此,我開始對股市專家抱有質疑的態度”,Wayne補充道。

2001年后,Wayne炒掉了自己的股票經紀人,并開始購買科技公司的股票。他對媒體表示,多年的投資經驗教會他如何排除市場大跌的影響,因為“市場的長期斜率是向上的”。

這種情況在統計數據中也有體現,根據富達投資的401(k)賬戶數據,美國嬰兒潮一代親自挑選投資標的的比例達到53%、而X世代和千禧一代只有42%和25%。

根據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Ulrike Malmendier和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Stefan Nagel的研究,作為高回報股市的受益者,嬰兒潮一代往往比那些經歷過大蕭條的人更愿意承擔金融風險。

Malmendier總結道:“我們個人經歷過的事情,會在情感上引導我們的大腦去冒險。”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