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下半年債券投資分析報告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3-07-06 17:19:21

核心觀點

利率債方面:

6月以來內需外需壓力都仍在顯現,而這些壓力在下半年可能還有加大的可能,完成全年GDP增速目標存在一定挑戰。我們預計二季度GDP實際增速或在7.1%左右,環比動能可能是年內低點,三季度GDP環比可能小幅回升,四季度回升力度更大。從這個角度看,下半年債市偏強的走勢可能延續,10年國債收益率不排除下破去年以來的低點的可能。短端利率來看,央行不斷釋放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信號,下半年資金市場、短端利率也仍可能震蕩偏強。對于7月份,新的關注點可能在國常會、政治局會議等政策部署,市場分歧可能較強,債市可能偏強震蕩,因此我們建議維持中短期利率債配置。


(相關資料圖)

信用債方面:

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低位徘徊、信用修復并不是一帆風順。企業債凈融資額偏低,二級市場信用利差修復存在波折。而下半年,來自利潤端、需求端的壓力可能無法快速消解,當前產能利用率也偏低,這都可能給信用市場的修復帶來阻力。地方債務風險、地產銷售深度調整等風險也需持續關注,下半年信用債或許要更加強“底線思維”,關注國央企地產債、強地區強平臺城投債。

7月份,我們建議構建6月份長城證券債券投資組合:配置子彈型5年期國開債40%,配置5年期AA級企業債60%,杠桿40%。

可轉債方面:

在當前市場預期較弱,政策空窗期,以及經濟復蘇斜率不明朗的宏觀背景下,我們認為下半年A股市場還是難有大的全面牛市行情,但由于今年地產政策一直在托底,在一定程度上對A股有支撐,因此指數下跌動力不強,仍存韌性,分化式行情還是主要特點。對于轉債市場,我們認為仍有配置機會,市場行情或繼續偏向主題投資,當然當前股市快速輪動狀況仍在加劇,挑選業績較好的“雙低”標的也繼續有效。

1

公開市場分析

宏觀經濟環境:國內經濟動能持續走弱

今年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GDP同比增長4.5%。但二季度經濟恢復的環比動能走弱,4、5月份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社零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生產均有放緩,5月出口增速再次轉負,顯示國內產需兩端下行的壓力仍在。受此影響,5月份財政收入明顯邊際放緩,而地產深度調整期間,地產相關稅收、賣地收入均下降,地方財政收支壓力尤為凸顯。而進入6月份這一情況并未明顯改善。需求端看,內需外需均有壓力。首先是國內私人需求出現一定的收縮趨勢。地產銷售邊際放緩,6月以來30城地產銷售面積超季節性下滑,是2019年以來的最低點;旅游出行人數全面恢復,但人均消費反而降低:文旅部數據顯示,今年端午節國內出游人數和國內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徑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2.8%和94.9%,照此測算,今年端午節人均消費僅有2019年的91.6%。其次是PMI新出口訂單已經連續三個月在收縮區間下降,預示后續數月出口可能走弱,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因素影響,三季度出口同比降幅可能擴大,外需壓力也將重新凸顯。

貨幣金融政策環境:降息10BP,不強刺激

進入二季度,國內經濟、社融、財政增長均放緩的背景下,擴內需必要性、緊迫性抬升。實際上今年貨幣政策較為謹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強調的是“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直到6月份央行行長才重提“逆周期調節”,這也凸顯了短期放松貨幣政策刺激實體經濟的緊迫性。當月政策利率調降10BP,無論是幅度還是速度都不及我們年初的預期。降息的一個重要作用在于引導房貸利率下降,刺激商品房市場回暖。貝殼網數據顯示,6月百城首套和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分別為4.0%和4.91%,首套利率比4月下降1BP,二套利率連續三月持平,表明整個二季度房貸利率是持穩微降。6月降息也為后續房貸利率下行打開一定空間。

除了貨幣政策“克制發力”,產業政策等協同發力也在推出。6月16日國常會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另外,當天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在新聞發布會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在六方面發力,包括推進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

銀行間資金面:短端利率中樞維持平穩,流動性相對充裕

今年以來,資金面整體寬松,短端利率中樞總體穩中有降,而6月份7天逆回購利率順勢降息10BP。公開市場操作方面,央行操作穩中偏松,呵護市場流動性。1-5月,包括7天逆回購和MLF在內,央行資金持續凈回籠,而6月份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資金大舉上升至11,190億元,表明央行有意緩解跨季資金緊張情形,平穩市場預期。其中6月份MLF超量續作,凈投放370億元,高于5月的250億元;逆回購凈投放10,820億元,規模明顯擴大。

資金利率方面,今年以來中樞維持平穩,6月30日,主要受跨季資金偏緊影響,7天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利率與7天回購定盤利率(FR007)分別上升至3.13%和2.60%,但由于季末央行加大逆回購投放力度,資金利率較一季度末明顯降低。7天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加權利率和銀行間7天回購定盤利率分別為2.18%和2.36%也明顯低于一季度末水平。

2

利率市場分析

上半年利率市場回顧

一級市場:凈融資逐步放緩,發行成本逐步下降

今年上半年,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同業存單在內的利率債凈融資整體呈下行趨勢,主要是由于地方債與同業存單發行增速趨緩。分項來看,政府債融資有所放緩,主要在于地方債融資放緩,可能是第二批專項債額度下達偏晚,地方發行與使用還未及時接續;國債融資提速,體現中央財政加力。金融債融資偏快,同業存單融資較弱。5月份信貸同比大幅少增,商業銀行主動負債意愿整體可能不強,金融債與同業存單的“蹺蹺板”效應較為明顯。

上半年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同業存單分別凈融資9633/27346/17959/2031億元,其中國債與金融債供給相對充裕,凈融資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3524和3837億元;而地方政府債與同業存單凈融資分別去年同期減少15457和5277億元。

發行利率方面:今年以來利率債發行成本整體回落。從發行票面利率角度看,6月份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銀行債、同業存單發行票面利率分別較1月份下降了33BP/32BP/17BP和19BP,其中6月單月環比仍在明顯回落,政府債、政策銀行債票面利率較去年同期也有下降,表明利率債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二級市場: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下移

今年以來我們持續提示債市配置機會較多,在大類資產配置報告中也持續看多債券,倉位比重也不斷提升。在《6月債券投資分析報告》中我們繼續提示,6月份整體貨幣寬松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短端利率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狀態下或仍有震蕩下行可能;長端利率或繼續震蕩下行,不排除沖破去年10月以來階段性低位的可能,中債收益率曲線或相對平穩。

實際上今年以來債市經過1-2月震蕩回調后,3月開始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下移,符合我們前期判斷。其中5月債市明顯走強,6月在降息預期兌現后,債市分歧較大,出現震蕩走勢,但整體仍然延續下行趨勢。長端利率中,6月30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今年年初下降19BP至2.64%;5/3/2/1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年初下降21BP/18BP/18BP/24BP至2.42%/2.23%/2.14%/1.87%,短端利率3個月品種下降26BP至1.65%。

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例,上半年總體震蕩下行:年初防疫政策進一步優化,“回城潮”之下,信貸、地產銷售等表現均較強,長端利率有所回升;3月份兩會召開,全年GDP增速目標定在務實的5%,市場對強刺激政策預期減弱,長端利率下行;4月、5月份通脹、金融數據連續不及市場預期,降息預期升溫,長端利率繼續快速下行。

進入6月份,債券仍然震蕩偏強。6月9日,5月份通脹數據公布,CPI讀數仍然接近0、PPI降幅擴大,降息預期繼續抬升,長端利率繼續下降,6月中旬,政策利率下調10BP,10年國債收益率相應回落,隨后迎來短暫反彈。六月末10年國債收益率重新回落至2.635%。

國開債走勢與國債基本一致,6月26日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較月初震蕩下行1.5BP至2.67%,較年初下行了16BP。相對國債而言,國開債利差波動略有收窄。今年以來國開債相對于國債的比值先升后降,在3月初和4月末分別達到階段性高點,6月末重新降至1.05。

從機構持有利率債的情況來看,今年前5月商業銀行、保險機構連續增持利率債,信用社和證券公司個別月份出現減持。從2023年5月相對于4月的各機構購買債券的變動情況來看,商業銀行加大購買地方政府債的力度,國債、金融債增持力度減弱,對同業存單繼續減持。信用社重新增持國債,購買地方政府債力度有所減弱,繼續增持金融債和同業存單。保險機構繼續減持國債,對其他利率債繼續增持。證券公司重新增持國債、金融債,購買地方政府債的力度略減弱,繼續減持同業存單。

下半年利率市場展望

一級市場:三季度凈融資可能偏快,四季度重新放緩

經歷了上半年的“開門加力、逐步放緩”,三季度利率債供給可能重新提速,四季度可能再次放緩。首先是政府債,按照今年政府債發行約7.68萬億測算,一、二季度政府債凈融資占全年比重分別為27%和22%。我們在《下半年財政政策展望》中預期今年7、8月專項債發行或將提速,這也將拉高政府債的發行進度,三、四季度政府債凈融資占比可能分別為39%和12%。

其次是金融債,我們在《二季度債券投資分析》報告中認為今年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力度繼續保持,會對整體金融債融資形成支撐,全年金融債凈融資額或為3.2萬億。照此金額測算,一、二季度金融債凈融資占比分別為23%和31%,進度相對較快。梳理往年金融債發行節奏,下半年金融債融資也大致是三季度偏快,四季度放緩的格局,三、四季度金融債凈融資占比可能分別為27%和19%。

最后是同業存單,我們在《二季度債券投資分析》報告中認為今年同業存單凈融資規??赡軙謴椭?.6萬億左右。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凈融資僅847億元,明顯偏低。金融債凈融資支撐下,今年同業存單融資可能難以放量,總量可能回歸到千億級別,總量相對其他利率債偏低,對供應節奏可能影響不大。

二級市場:偏強震蕩走勢或將延續

6月份,降息博弈已經暫時告一段落,1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創2022年10月以來新低。對于下半年,我們認為政策利率仍然有調降的空間。我們在《下半年國內經濟展望:風高浪急,變中求進》中提示,后續債務壓力持續增加以及居民收入、消費增速下降的可能性都存在,降息空間也還可能會繼續打開。其他政策工具箱里,我們認為降準及專項再貸款等工具也有使用的可能。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在一季度例會的基礎上增加“要克服困難、乘勢而上,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表述,或表明三季度總量貨幣政策將延續寬松。

從這個角度看,下半年債市偏強的走勢可能延續,10年國債收益率不排除下破去年以來的低點的可能。短端利率來看,央行不斷釋放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信號,下半年資金市場、短端利率也仍可能震蕩偏強。

3

信用市場分析

上半年信用市場回顧

一級市場:發行與凈融資均不及往年同期,發行成本有所回升

發行與凈融資方面: 上半年包括短融、中票、企業債、公司債、定向工具在內的非金融企業信用類債券合計發行規模64972億元,同比增加5.5%,凈融資額6242億元,與往年同期相比處于較低水平。其中六月包括短融、中票、企業債、公司債、定向工具在內的非金融企業信用類債券合計發行規模12166億元,凈融資額1878億元。相比5月,發行規模有所回升,相比往年同期也處于較高水平,發行量總額同比增加20.4%。6月凈融資額由負轉正,但同比下滑7.3%??傮w來看,上半年凈融資不及去年同期水平;6月凈融資季節性轉好,但相比往年仍較低。

發行利率方面:從一級市場發行的信用債月度加權平均票面利率來看,2023年上半年信用債發行成本經歷了一季度的明顯下降,二季度有所回升,整體看發行利率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融資成本有所上升。6月份總體來看,信用債利率比5月小幅上升,環比+15BP,比去年同期也先谷底較高。具體來看,公司債、企業債、中票和短融發行利率分別較5月+2BP/-26BP/+12BP/+12BP至3.44%/4.60%/3.76%/2.87%,信用債發行成本大體呈回升趨勢。

二級市場:收益率整體下行,信用利差出現分化

今年上半年,3年/5年/10年期AAA等級信用債收益率整體下滑,6個月/1年期收益率在3月到達高點后也持續下滑。AAA等級信用債中,截至6月30日,6個月/1年/3年/5年/10年期品種收益率分別較年初下滑24BP/25BP/38BP/42BP/41BP至2.40%/2.51%/2.82%/3.08%/3.30%,其中5年期品種收益率下降幅度最大。6月份單月來看,6個月/1年/3年/10年期品種AAA等級信用債收益率較月初+4BP/+4BP/-7BP/1BP,5年期品種收益率與上月持平。

信用利差方面,信用利差方面,上半年AAA信用利差整體處于收窄趨勢;AA/AAA等級利差出現分化,短期等級利差明顯收窄至歷史低位,中長期利差改善幅度不強,或表明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收斂,短期品種更受青睞。

對于AAA級信用利差,中長期品種利差收窄幅度更大。截至6月30日,AAA等級信用債中,3年/5年/10年期品種利差分別較年初壓縮11BP/20BP/16BP,6個月/1年期品種利差壓縮2BP/4BP。對于AA/AAA等級利差,上半年等級利差均在壓縮,但中短期和中長期品種利差收窄趨勢出現分化。短期品種如6個月與1年期品種等級利差分別較年初壓縮28BP和31BP至18BP和19BP,壓縮程度較大,而3年/5年/10年期分別13BP/9BP/4BP至60BP/68BP/76BP。

企業利潤承壓,信用修復遇阻,信用市場融資規模下降

1-5月信用市場融資規模仍較低,企業債融資成本下降。1-5月份社融口徑企業債券融資規模為9340億元,累計相比去年同期減少45.7%,除三月融資規模同比小幅上升外,其余月份同比均為負增。1-5月份,企業債融資成本逐月降低,其中,5月份社融口徑企業債券融資規模為-2175億元,相比4月減少511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41億元。

上半年國內需求仍顯不足,企業利潤修復偏慢,一定程度影響企業債融資。今年二季度以來,制造業、地產投資減速,青年失業率偏高,國內需求仍顯不足。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8.8%,利潤總額降幅有所收窄。但PPI連續數月同比負增,下半年可能仍在低位徘徊,企業利潤壓力可能會延續。

地產債:地產銷售處于調整期,投資回暖幅度有限

從地產銷售端來看,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降幅較去年同期收窄,但仍處于調整期。其中,商品房中的住宅銷售累計同比在2月份由負轉正。1-5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0.9%,降幅較1-4月擴大。從高頻數據看,進入6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日均成交面積延續5月份下滑態勢。6月日均成交45.5萬平方米,環比-3.0%,同比-32.6%,整體銷售成交仍處于收縮狀態。

政策方面,上半年地產供需端政策定調整體偏積極,各地陸續出臺地產刺激政策。今年首套房貸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后續各城市新增政策主要集中在放松限購、調降公積金貸款或首付比例、購房補貼和降低房貸利率等方面。6月以來,LPR利率下調,各地仍持續出臺房地產政策,釋放積極信號。除了總量政策較為寬松,部分地區因城施策放松地產政策也在繼續出臺。6月20日,5年期LPR利率下調10BP至4.20%,為房貸利率進一步下降創造空間。揚州市發布《關于促進市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取消對改善性住房的限購政策;南倉市實施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和購房契稅補貼,并繼續實施人才購房補貼。

融資方面,上半年地產債凈融資規模一季度回升,二季度震蕩,總體凈融資規模好于去年。截至6月30日,境內地產債凈融資386億元,相比去年的-10.3億元明顯較高,但也要警惕環比下行趨勢。根據統計局數據,1-5月房地產資金來源中,來自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累計同比降幅擴大,也表明目前融資仍有阻滯。總體來看,1-5月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同比降幅收窄,地產投資回暖,但資金重點應用在“保交樓”相關領域,地產竣工與開工增速分化。其中,6月份截至30日,境內地產債發行384.61億元,同比下降13.1%,環比增長31.8%;凈融資103.28億元,同比增長74.7%,環比由負轉正。

今年以來城投債凈融資規模整體與歷史同期相比偏高。同花順數據顯示,前六月累計凈融資9821.96億元,處于近三年同期偏低水平,但明顯高于2018/2019年水平。6月單月來看,城投債凈融資季節性回升至2136.66億元。由此看來,城投債供給暫時不弱。今年年初,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進一步表示要“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推動形成政府和企業界限清晰”。在“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整體化債思路下,城投債融資規模下行應該仍是主要趨勢。

今年以來,地方財政收入和賣地收入呈現出較大的下行壓力,城投償債風險明顯增加。根據上海票據交易所最新公布的今年前五月票據逾期名單,2408家公司城投公司占據19家,城投票據累計逾期金額也從4月開始重新升高,其中部分城投公司出現持續逾期,尾部城投風險逐漸暴露。 而城投債信用利差在4月以來也重新擴大,整體市場風險偏好可能趨弱。

下半年信用市場展望

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低位徘徊、信用修復并不是一帆風順。企業債凈融資額偏低,二級市場信用利差修復存在波折。而下半年,來自利潤端、需求端的壓力可能無法快速消解,當前產能利用率也偏低,這都可能給信用市場的修復帶來阻力。地方債務風險、地產銷售深度調整等風險也需持續關注,下半年信用債或許要更加強“底線思維”,關注國央企地產債、強地區強平臺城投債。

4

可轉債分析

可轉債供需狀況

六月單月可轉債發行數量為9只,發行規模為66.69億元,兩者都低于往年同期。另外綜合上半年形勢來看,1-6月,可轉債發行數量共58只,這在近4年中也處于低位,且呈連續下滑趨勢;發行規模為710.88億元,連續三年來在下降。

市場表現

上半年,權益市場指數有漲有跌,萬得全A和上證指數上漲,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呈下降態勢。截止到6月30日,上證指數上漲了2.75%,萬得全A上漲了1.77%,深證成指下降了0.81%,創業板指下降幅度最大,為6.00%。上半年萬得全A的成交額呈先揚后抑態勢,從年初開始隨著經濟復蘇預期加大,風險偏好上升,成交量逐步震蕩上行,4月4日達到最高點1.33萬億,隨后下降,成交額日均值為9170億元。

上半年,轉債市場指數整體處于上漲態勢,其中中證轉債上漲2.87%,深證轉債上漲3.62%,上證轉債上漲2.55%,萬得可轉債等權指數上漲4.42%,萬得可轉債加權指數上漲3.11%。年初以來至4月中旬,中證轉債和滬深300走勢較為一致,但從4月下旬開始,兩者開始分化,中證轉債指數總體震蕩,滬深300指數震蕩下行。另外截止到6月30日,可轉債市場總體成交額為7.12萬億,成交量為446億張,而去年下半年可轉債市場總成交額為8.80萬億,成交量為515億張,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略有下降。

上半年可轉債平均轉股溢價率處于39.20%-51.83%之間,振幅與去年下半年相比有所收窄;均值為45.40%,相較去年下半年也有所降低。上半年可轉債平均價格處于127.07-136.79之間,月均值為132.42,低于去年下半年的137.72。截止到6月30日,可轉債總剩余規模為8461.28億,高于年初的8214.55億;換手率也從年初的5.95%上升至6月26日的10.12%。

另外,截止到6月30日,可轉債數量為493只,價格小于90的有2只,90-100的有12只,100-110的有56只,110-120的有149只,120-130之間的有128只,130及以上的有146只。

評級為AAA的可轉債余額為3910.30億元,只數為39;評級為AA+的可轉債余額為1655.83億元,只數為62;評級為AA的可轉債余額為1521.75億元,只數為132;評級為AA-的可轉債余額為927.82億元,只數為146;評級在AA-以下的余額為531.04億元,只數為128。與年初相比,除了AA級可轉債余額有所下降,其他都在增加,尤其是AA-以下的可轉債,無論是余額還是只數與年初相比都大幅上升,表現當前可轉債評級質量總體在下降。

行業及個股市場表現

截止6月30日,27個行業中,余額最高的是銀行,為2620.89億元;只數最高的是化工,為73只;轉股溢價率最高的是電子,為69.96%;純債溢價率最高的是計算機,為56.66%。

上半年行業漲跌幅前5名分別為傳媒、計算機、家電、機械、電子,數值分別為43.43%、32.27%、17.42%、12.97%、11.43%;漲跌幅后5名為農林牧漁、建材、基礎化工、食品飲料、交通運輸,數值分別為-9.21%、-8.98%、-7.76%、-7.43%、-6.68%。

今年上半年,轉債漲幅最高的前五名為萬興轉債(退市)、拓爾轉債(退市)、新致轉債、英聯轉債、精測轉債,漲幅分別為127.76%、85.85%、78.35%、76.03%、74.66%;轉債跌幅最高的前五名為搜特轉債、小康轉債(退市)、模塑轉債(退市)、金禾轉債、藍盾轉債,跌幅分別為-80.6%、-45.52%、-34.21%、-26.35%、-25.66%。轉債中正股漲幅最高的前五名為萬興轉債(退市)、新致轉債、永鼎轉債、貝斯轉債、精測轉債,漲幅分別為298.09%、137.27%、118.48%、97.69%、90.12%;跌幅最高的前五名為搜特轉債、藍盾轉債、紅相轉債、震安轉債、利元轉債,跌幅分別為-67.19%、-61.6%、-52.5%、-45.75%、-43.23%。

市場熱點

在前述分析中我們已經指出,2023年開年至4月中旬,中證轉債指數和滬深300指數走勢相近,但從4月下旬開始截止目前,滬深300指數震蕩下行,而中證轉債指數維持震蕩,兩者已有分化趨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雖然轉債市場波動與其正股有較大的相關性,但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開始,由于經濟復蘇不達預期,強預期和弱現實的收斂,以及資產荒等,債市總體表現偏強,在一定程度上對轉債市場有支撐。

回顧上半年,轉債市場主要表現為:1月份由于疫情調控政策放松后,資本市場積壓已久的情緒高漲,市場表現出高預期下的快速修復行情,此階段轉債先以普漲開始,中證轉債指數也從394點上漲到412點,像電子、有色等板塊表現也較為搶眼;2月至3月則進入了市場強預期,經濟弱現實的矛盾行情,市場開始以輪動為主,且多數板塊震蕩回調,同時以Chatgpt為代表的AI人工智能領域和中特估領域表現出強力吸金能力,更加導致其他板塊走弱;4月開始,業績空窗期結束,但多數上市公司一季報表現偏弱,政策端也難梳理出主線,促使板塊輪動加劇。整體來看,上半年的轉債市場除年初短牛行情外,賺錢效應均較弱,雖然權益市場AI、中特估等行情有亮點,但熱門題材反映到轉債市場下,可選標的還是較少,參與難度大,尤其在當前弱預期、弱現實、市場輪動速度加快的環境下,就更難操作。

5月初,我們發布了兩篇專題報告,《存款利率下調帶動銀行業利好,轉債行情正當時》和《雙低轉債還能繼續投資嗎?》,指出在當時轉債分化式行情下,具有高股息、低估值以及“中特估”性質的銀行轉債在短期內具有較好投資價值,如果從5月初開始到截至目前,統計2個月內18只銀行轉債的漲跌幅可以發現,漲跌幅為正的轉債數量為12只,占比達到67%;我們再統計雙低值<150的轉債標的,共有112只,年初以來漲跌幅為正的有77只,占比達到69%,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我們前期策略的有效性。

另外6月份的轉債熱點主要是關于轉債退市的文件下達:6月9日,深交所公布《關于可轉換公司債券退市整理期間交易安排的通知》,明確了可轉債進入退市整理期的相關規則。同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發布《退市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了可轉債退市后相關制度安排。《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可轉債同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為十五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間,可轉債證券簡稱后冠以“退”標識。在漲跌幅設計方面,可轉債進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不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次日起漲跌幅限制比例為20%。我們在《六月債券投資分析》中已經指出,當前面臨退市風險的轉債有藍盾轉債和搜特轉債,退市轉債進入退市板塊交易后,其估值和交易活躍度預計大幅下降,關注退市轉債的償還問題。當前市場對轉債發行人信用資質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本輪信用風險沖擊主要針對資質較弱的個債,需關注ST板塊個債,評級下調個債,以及具有負面新聞的個債:譬如收到2022年報問詢函、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連續三年出現虧損以及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的個債。

5

長城證券債券投資指數

上月回顧

長城證券債券投資指數

6月30日,長城證券債券投資指數為101.97。

六月份,債市震蕩偏強,6月30日中債-新綜合財富(總值)指數 (CBA00101.CS)上升0.43個百分點至102.55。我們將組合久期從3年拉長至5年,長城證券債券投資組合指數較五月末上升0.05個百分點至101.97,表現略差于中債新綜合財富指數。

可轉債投資指數

截止6月30日,長城證券可轉債投資指數為94.05,與上個月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六月權益市場整體在下跌,對轉債市場造成拖累。另外,當前萬得可轉債等權指數為98.58,高于我們的可轉債投資指數,滬深300指數為93.93,在我們指數之下。

下半年策略

利率債方面:

6月以來內需外需壓力都仍在顯現,而這些壓力在下半年可能還有加大的可能,完成全年GDP增速目標存在一定挑戰。我們預計二季度GDP實際增速或在7.1%左右,環比動能可能是年內低點,三季度GDP環比可能小幅回升,四季度回升力度更大。從這個角度看,下半年債市偏強的走勢可能延續,10年國債收益率不排除下破去年以來的低點的可能。短端利率來看,央行不斷釋放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信號,下半年資金市場、短端利率也仍可能震蕩偏強。

對于7月份,新的關注點可能在國常會、政治局會議等政策部署,市場分歧可能較強,債市可能偏強震蕩,因此我們建議維持中短期利率債配置。

信用債方面:

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低位徘徊、信用修復并不是一帆風順。企業債凈融資額偏低,二級市場信用利差修復存在波折。而下半年,來自利潤端、需求端的壓力可能無法快速消解,當前產能利用率也偏低,這都可能給信用市場的修復帶來阻力。地方債務風險、地產銷售深度調整等風險也需持續關注,下半年信用債或許要更加強“底線思維”,關注國央企地產債、強地區強平臺城投債。

7月份,我們建議構建長城證券債券投資組合:配置子彈型5年期國開債40%,配置5年期AA級企業債60%,杠桿40%。

可轉債方面:

下半年總體策略:

在當前市場預期較弱,政策空窗期,以及經濟復蘇斜率不明朗的宏觀背景下,我們認為下半年A股市場還是難有大的全面牛市行情,但由于今年地產政策一直在托底,在一定程度上對A股有支撐,因此指數下跌動力不強,仍存韌性,分化式行情還是主要特點。對于轉債市場,我們認為仍有配置機會,市場行情或繼續偏向主題投資,當然當前股市快速輪動狀況仍在加劇,挑選業績較好的“雙低”標的也繼續有效。

七月配置:

在7月轉債配置上,除了與AI+相關度較高的TMT板塊、國央企改革為代表的“中特估”板塊外,我們建議可關注機器人領域和電力板塊,機器人領域推薦理由為:

1、隨著AI領域整體的顯著進步,人機交互系統作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語音語義分析作為人機交互核心途徑,可幫助機器人具備聽、說、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機器人可以通過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來實現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主導航等功能。AI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為機器人領域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2、政府出臺多項相關政策支持,譬如6月15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文件提出“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力爭達360臺/萬人”“打造2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于2萬臺”;另外,專項資金扶持、稅收優惠、股權投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幫助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有助于推動機器人賽道的發展。6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目標到2025年,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萬人機器人擁有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的發展生態。

在7月份的轉債配置策略上,我們將轉債數量增加到16個,新增4個轉債標的,分別為兩個汽車轉債:德爾轉債和拓普轉債;一個電力轉債:川投轉債;一個電子轉債:睿創轉債。

風險提示

國內宏觀經濟政策不及預期;降息不及預期;數據提取不及時;財政政策超預期;信用事件集中爆發。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