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底價之爭,不是把價格搞亂

來源:北京商報 時間:2023-10-30 15:31:48


【資料圖】

誰便宜就買誰,消費者最喜歡的事情,在商業博弈上變了味。接連幾日,圍繞李佳琦,圍繞底價協議的爭論還在繼續,也讓“雙11”本來喜氣洋洋的氛圍有點兒失序,盡是刀光劍影,遍地冤家路窄。

以前探討低價競爭,最受傷或者可能受傷的通常是品牌,畢竟消費者買了A品牌就會放棄B品牌。這類低價競爭,品牌、產品之間打得再慘烈,合乎邏輯,且多半愿賭服輸。

京東、李佳琦、海氏烤箱“底價羅生門”,矛盾的彼此本是合作伙伴,可以互惠互利。海氏與京東、海氏與李佳琦,自不必多說,甚至作為大主播的李佳琦,與大平臺京東并非直接競爭對手。在大主播四處拓展渠道的當下,羅永浩、東方甄選先例在前,李佳琦難道會一棵樹綁死?

等到另一個大主播“大楊哥小楊哥”卷進來,真相撲朔迷離,怨氣鋪天蓋地??此剖堑蛢r、底價的是非問題,本質上還是定價權爭奪。早在2021年“雙11”就出現過歐萊雅官方銷售渠道和李佳琦、薇婭之間的“最低價”烏龍。

定價權是商業銷售渠道中重要的評價體系,誰擁有定價權,誰就擁有最大的話語權。爭奪定價權,本身是常規的競爭策略,各方勢力各憑本事。

但無論如何,爭奪定價權,都不能把消費者的利益作為犧牲品。

消費者的利益,有時候是直接利益,比如你打出“最低價”,消費者欣欣然下了單,轉頭看到隔壁也打出“最低價”且真的低了不少。由于消費者在買賣關系中與銷售方簽訂了買賣合同,已下單的那家就成了“偽最低價”,成了合同違約者,消費者有權主張違約責任,要求退還差價。

消費者的利益,有時候不是直接反映。此次三方“底價羅生門”,看似沒有直接觸及消費者,但疑似的利益捆綁、控價排他等不正當競爭手法,把商業伙伴變成敵人,是否有違商業道德,是否觸碰法律法規?口口聲聲的低價,又豈能讓消費者信服。

過去幾年,監管部門對電商平臺“二選一”等行為作出明確約束,在“雙11”等重大促銷節點,許多明面上的排他限制已經消弭。但電商競爭的激烈手法,伴隨著直播帶貨等新形態,有了更為隱秘的操作模式。

低價競爭,不能是亂價競爭,違法違規的事情不要做,有違商業倫理的事情也不能做。有些企業喜歡刺激,以違約行為換銷量,以排他協議換咖位,看似賺了,但傷害了基業長青的信任基礎。

責任編輯:

標簽: 李佳 消費者 定價權 競爭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