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需開展融合教育
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胡曉宇10日在此間坦言,上海中學生對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了解情況不容樂觀。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長楊雄當日分享相關研究結果時指出:“全國調查顯示,52.5%的家庭教育仍然著重‘為孩子安排課余學習內容’;34.6%的家庭在‘陪著孩子做功課’,反而忽略了對孩子身心健康、做人教育以及性教育。”
楊雄認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相互合作,通過開展融合教育,推進政府教育、衛生、財政、文化等相關部門合作,動員社會多方面力量參與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胡曉宇呼吁,社會各方共同為婦幼保健等醫療機構“關口前移”創造條件,專業人員作為技術后援應參與學校和社區、企事業單位面向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幫助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和生殖健康咨詢師,并注重收集分析日常健康服務和調研數據,及時發現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尋求適宜干預措施,為決策部門提供支撐。
據了解,近年來有關專業機構曾在上海部分中學(包括職高、中專)和大學開展了性與生殖健康相關問卷調查。調查結顯示,正確率偏低:對無保護行為后果、容易懷孕時間等問題的回答正確率只有30%左右,避孕方法知曉率則更低,除了使用安全套,其他方法渾然不知或僅略知名稱。
上海市計生協理事、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總干事黃旦聞亦指出,學校應該“打開校門”“大通觀念”并“打造課程”,與具備一定資質的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用專業方法共同推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同時,倡導更多學校管理者認同青少年性健康的重要性,在初、高中持續推行合適的性健康教育課程,讓青少年能坦然面對、接受并愛護好自己。
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7月11日確定為世界人口日,旨在喚起人們關注人口問題。今年7月11日是第31個世界人口日,主題確定為“終止新冠疫情:當下如何保障婦女和女童的健康和權利”。10日,上海市計劃生育協會邀請來自公共衛生、婦幼保健、教育、青少年工作、社會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理事代表等專題研討如何進一步深化學校、社會與家庭協同,合力加強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促進工作。
在中國、上海,不孕不育率高、意外妊娠和人流率高等生殖健康問題日漸突出。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上海市計生協會長黃紅指出,開展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降低青少年懷孕率和人工流產率,減少意外妊娠和性病艾滋病傳播是開展家庭健康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上海各級計生協著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工作開展的社會支持環境。截至目前,上??绮块T培育并成功認證數百名青春健康師資;建成61家青春健康俱樂部,連續7年利用寒暑假組織開展“WE共同成長·青春健康俱樂部開放日活動”。
據統計,近5年,上海共開展面向青少年及家長的培訓活動11250場,受益數逾24萬人次;指導開展了40個青春健康高校項目,培養吸納36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直接培訓3萬余人,受益人數逾20余萬人次。據了解,上海大學蒲公英同伴社將志愿宣教服務延伸到中小學和幼兒園,還赴河南等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預防艾滋病公益活動。
上海市計生協理事、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總干事黃旦聞告訴記者,“中心已從性生理、性心理、性社會、性精神健康四個維度,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結合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實際情況,從社會政治文化、家庭結構、經濟狀況、同輩群體、心理特質、社會網絡等多個層次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青春期輔導模式。”
楊雄提出,學校應將青少年和兒童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家長學校教育內容,對家長開展相關教育指導,引導家長正確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
黃紅還指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青少年學業生活帶來的心理壓力,各級計生協要創新宣教形式,利用暑期開展各類在線科普活動,著力加強面向社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進和咨詢服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