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以社會救助完善兜底民生保障 城鄉困難群眾得及時救助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8-26 15:00:26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提出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社會救助法制健全完備,體制機制高效順暢,服務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有效發揮,城鄉困難群眾都能得到及時救助。

社會救助關系民生保障。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中央《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在即將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實力進上步雄厚,法治體系進一步完善,針對社會生活急需救助的人群提出。比如,新冠疫情給民企經濟造成影響,不少從業者入不敷出生活陷入困境,要給予發放臨時生活補貼,采取價格補貼聯動機制,為他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度過難關。各地要堅決貫徹執行,通過社會救助體系的完善,兜底民生安全保障,讓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社會救助依靠全民參與。社會救助是民生事業也是公益事業,要承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到捐贈財產、設立項目、提供服務等行動中來。當下,我國急需救助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農村,農村貧困人口尤其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人口,還有農村“五保戶”因災因病等返貧人口,需將救助工作融入到扶貧開發中合力解決。要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受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急難社會救助。

社會救助彰顯文明進步。社會救助作為保障公民生活最后一張安全網,其發展程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志,關系社會和諧、安定和繁榮。各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意見》各項舉措落地落實,實現社會救助?;尽⒍档拙€、救急難、可持續任務目標。要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提升,通過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增強社會救助及時性、有效性、可靠性。(作者:任建華)

責任編輯:

標簽: 社會兜底保障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