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用無人機監管無人機 高校師生自主研發“天弩”斬獲全國一等獎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0-11-27 13:45:12

用無人機監管無人機高校師生自主研發“天弩”

在“飛鯊杯”第六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中,團隊最新開發的分系統——“Helicarrier”多旋翼空中自主對接起降系統,多有斬獲。復旦大學供圖

當下,越來越多的無人機走進人們的生活。如何對這些飛行器進行監管,成為值得思考的話題。

記者27日獲悉,復旦大學航空航天系天弩團隊自主研發的“天弩”空中反無人機系統(以下簡稱“天弩”系統),用“無人機監管無人機”。復旦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航空航天系教授、飛行器設計研究所所長,項目“總師”艾劍良介紹,該系統集自動識別、跟蹤、打擊功能于一體,具有可超視距、低成本、適用范圍廣的優勢。這將與成本高、管控范圍小的傳統監管手段形成互補,更加高效地排除安全隱患,維護公共安全。

校方告訴記者,在“飛鯊杯”第六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中,團隊最新開發的分系統——“Helicarrier”多旋翼空中自主對接起降系統,獲得全場最佳實物演示獎和常規賽道二等獎。

據悉,大賽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指導,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國際宇航聯合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空學會聯合主辦。

團隊成員正在外場做夜間飛行測試、包裹得嚴嚴實實。復旦大學供圖

團隊成員正在外場做夜間飛行測試、包裹得嚴嚴實實。復旦大學供圖

在團隊負責人之一、航空航天系2018級博士研究生王亮看來,傳統監管成本高、管控范圍有限;倘若遇到超視距、空飄物、雷達無法探測的目標,便無法實現有效管控。“弩”系統使用無人機監管無人機,實現了自動目標識別、跟蹤定位、自主打擊三位一體。這極大地降低了監管難度與成本。同時,小型無人機可以隨時起降,也有助于適應更加復雜的環境,擴大泛用性。

2018年10月“天弩”空中反無人機項目正式啟動。2019年7月,“天弩”系統1.0版本亮相第五屆“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上海賽區金獎;8月,該系統參加第五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斬獲全國一等獎。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天弩”系統2.0版本已經誕生,在1.0版本實現預設路線自主飛行,自主識別跟蹤目標,并進行有效打擊的基礎上,加入了多目標識別與跟蹤、夜間工作模式、抗干擾等更先進的功能。

據介紹,新版本還初步實現了多平臺協同組網。每一臺無人機既是任務的執行者,又是信息的傳遞者。它們不僅可以各自執行好預設的任務,也可將圖像、態勢等信息,通過數據鏈、中繼等形式,進行共享,傳遞給固定地面站、移動地面站。團隊方面表示,這意味著少量工作人員,即可對大范圍區域進行有效管控,進一步提高了空域監管效率和多任務能力。

據透露,平臺無人機最大續航時間已達45分鐘,小型任務無人機工程樣機也已實現10分鐘續航。在未來減重提高集成度后,成熟的“天弩”Helicarrier系統有望實現6架無人機順序自主起降,協同組網。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