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氣溫6度!綠城南寧氣溫“斷崖”下降看動物們如何“花式”避寒
大雪節氣過后,一股自北向南的寒潮襲擊了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給當地帶來“斷崖式”降溫。16日,南寧市最低氣溫只有6℃,“凍感”十足。應對嚴寒,人們可以穿棉衣戴棉帽或躲在被窩里取暖,來自熱帶地區的河馬、長頸鹿等動物如何在“綠城”南寧市度過寒冷的冬天?
圖為長頸鹿烤炭火取暖?!∮峋?攝
走進南寧動物園,記者發現,動物們享受著動物園“私人訂制”般的貼心服務,“花式”避寒。在蛇園內,哥倫比亞紅尾蚺、蘇卡達陸龜、緬甸蟒等動物在取暖燈下避寒。一旁的暹羅鱷則扎堆享受“日光浴”,時而爬到水池里泡“溫泉”。在靈長類動物館內,環尾狐猴們或抱團蜷縮起來,或圍坐在油汀取暖器旁,一刻也舍不得離開。在飼養區里,長頸鹿們邊“烤火”邊“品嘗”新鮮的樹葉,十分悠閑。
圖為哥倫比亞紅尾蚺在取暖燈下避寒。 俞靖 攝
圖為暹羅鱷扎堆享受“日光浴”?!∮峋?攝
蛇園負責人劉海華介紹,蛇類、蜥蜴和龜類,每年都是動物園里最早享受“供暖”待遇的動物。天氣一轉冷,他們的“家”里就紛紛裝上保溫燈、取暖器。蛇館里還設置了冷熱區,在這個小環境里,從20℃到30℃都有,動物可以找到最適合它的溫度。動物們并非一到冬天就冬眠,它們還能正常“營業”。
圖為蘇卡達陸龜在取暖燈下避寒?!∮峋?攝
南寧動物園動物管理科飼養員徐國洪說,南寧市動物園為不同習性的動物提供了“私人定制”保暖措施,其中蛇、龜等動物場館裝上了保暖燈、取暖墊等設備,并放置溫度計時刻關注溫度變化。長頸鹿等大型動物,則利用炭火提高飼養區域的環境溫度,達到防寒保暖作用。他們還對熱帶魚館里的水進行加溫,不斷為鱷魚湖和河馬湖注入了新的水體。年幼的動物“寶寶”們則優先提供空調房、毛毯等取暖設備。
圖為環尾狐猴圍坐在取暖器旁?!∮峋?攝
為了防寒保暖,動物們也需要“貼秋膘”。徐國洪說,入秋以來,南寧動物園對動物們的食譜進行了調整,增加了飼料的量,以及維生素、魚肝油等營養品,增強動物的體質,提高它們的嚴寒抵御能力,讓它們安全過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