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微雕“牛人”在牛毛上雕刻詩詞 希望將微雕技術傳承下去
圖為陜西微雕匠人盧彥卓(左)正和師兄劉勇探討微雕技術。 黨田野 攝
一根細得能穿過針眼的牛毛能做什么?陜西微雕匠人盧彥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通過微雕技術,他用工具將“月是故鄉明”等詩詞刻在了小小牛毛之上,其細節只有通過放大鏡才能看清楚,令人嘆為觀止。
圖為盧彥卓微雕印章作品?!堖h 攝
“一根牛毛并不稀奇,但在上面刻了字,就變成了一件有藝術價值的物品。”盧彥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成就感,鞭策著他不斷去挑戰微雕技術的極限。
在西安的一家雕刻工作室里,盧彥卓正和師兄劉勇一起探討微雕技術。在工作臺上擺放著幾個僅如手指粗細的印章,上面雕刻著“唐詩”“宋詞”“元曲”等文字內容。這些印章雕刻面只有約4平方厘米,卻刻有600多個漢字,字跡工整。
圖為盧彥卓微雕所用的牛毛細可穿針。 黨田野 攝
盧彥卓稱,自己學習雕刻已有十余年,從2018年開始接觸微雕,然后便一發不可收拾。“本來微雕也是中國的一項傳統技藝,不僅是要展現它的小,更多地是展現一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圖為盧彥卓的微雕印章作品?!堖h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盧彥卓先挑選出一根牛毛,將其固定在橡皮泥上,然后拿起特制的刻刀開始在牛毛上雕刻。盧彥卓稱,由于毛發細小,憑借肉眼僅能看到下刀的位置,基本屬于憑感覺“盲雕”。多年的練習和肌肉記憶,以及平和的心態是保證作品成功的必備條件。在牛毛上雕刻完成后,盧彥卓會通過放大鏡觀看作品細節,然后進行上色等步驟。
圖為盧彥卓的牛毛微雕作品“月是故鄉明”?!堖h 攝
“做微雕要有一定的書法和繪畫的基礎,然后在牛毛、豬鬃這樣細微的材質上,用‘以刀代筆’的方式,將書法的美展現出來。”盧彥卓稱,在毛發上刻字成功率很低,稍一用力就可能會斷掉。有時候嘗試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挑選出一件相對比較滿意的作品。
圖為盧彥卓的牛毛微雕作品“牛年大吉”。受訪者供圖
盧彥卓制作一件微雕印章需數天,售價為兩千余元,而在毛發上雕刻純屬個人愛好,根本不賺錢。因費時費力,很多雕刻匠人都不愿繼續研究微雕技術。盧彥卓告訴記者,他并不奢求能將微雕技術傳承下去或者發揚光大,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不斷突破極限,在微雕這個領域留下自己的痕跡。
相關推薦:
- 陜西微雕“牛人”在牛毛上雕刻詩詞 希望將微雕技術傳承下去
- 武漢“90后”男生蓄發三年捐給白血病患兒做假發 稱“是最有意義的決定”
- 長江十年禁漁后江蘇近3.9萬名漁民全部“洗腳上岸” 開啟新生活需要有個過程
- 受傷秦嶺大熊貓被救助 月余時間傷勢已有所好轉
- 鼓勵就地過年,這些地方真的發錢了!你會選擇就地過年嗎?
- 重慶農村地區禁止辦無事酒、婚喪嫁娶從簡! 確實要辦婚宴應提前5日報備
- 機票難退與高鐵秒退差距咋那么大?民航部門應盡快給出說法
- “小生意”暗藏“大風險”!花760元“水軍”就能把一條虛假消息炒成5.4億閱讀量
- 萌娃練單杠長高可信不?專家:作用有限,不能夸大其效果
- 89.6%受訪青年確認有必要考慮自己的養老 其中59.8%受訪青年選擇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