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傳承文化人人有責!古稀老人傳承柳編技藝50余年后繼無人盼傳承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1-02-02 15:27:19

古稀老人傳承柳編技藝50余年后繼無人盼傳承

70歲的崔毛則坐在自家院中為記者現場展示長子柳編技藝。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將除皮處理后的柳條交叉排列組合,通過相互挑壓編織,最后在編好的器物邊緣編框,使周邊平整。2月2日,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碾張鄉參韓村,70歲的崔毛則坐在自家院中為記者現場展示長子柳編技藝。

崔毛則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多年前編織的簸箕。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崔毛則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多年前編織的簸箕。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柳編不難學,但愿意學的人越來越少。”崔毛則17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柳編手藝,在其記憶中,柳編用品很受歡迎,村里幾乎家家編筐、編簍、編簸箕,留一些自用工具,其余全部拿到集市上售賣。“柳編物品的收入支撐我們一家度過艱難的日子,這是‘手藝的饋贈’。”崔毛則說,參韓村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柳編村”。

制作柳編物件所用的柳條是杞柳,枝條細長、質地柔軟、韌性強、剝皮容易、顏色發白,最適合做手工編織。崔毛則介紹,柳編從工藝上可分為平編、絞編和勒編三種。“我最拿手的是勒編,物件編成型后需要在邊緣另外編板、把或框,使其周邊平整不散落,這道工序最難做,沒有編織經驗通常做不好。編柳的時候,在屋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比較耗時間。”

崔毛則的柳編材料和成品。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崔毛則的柳編材料和成品。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崔毛則向記者展示了自己30多年前編織的各種大小笸籮和筐,在歲月的侵蝕下,這些老物件已失去了最初潔白的色彩,表面泛黃、發黑,但它們卻是崔毛則最寶貴的東西。

隨后,崔毛則帶記者參觀了他的儲物間,只見地上堆滿已經制作好的柳編制品,簸箕、升、笸籮……大小不一、形式各樣。“去年編好的物件大多已經賣了,這是剩下的一部分。其中簸箕最受歡迎,所以我編的最多。”

現如今,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柳編制品大多被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取代,“這門費時又費力的手藝,確實出力不討好。“崔毛則坦言,他編了50多年的柳,柳編的市場價格雖然逐年提高,但除去成本實際上賺不了多少錢。”一個小簸箕三四個小時編好,賣五六十元,大的則需七八個小時編織,售價八九十元。”

“我編了一輩子柳編,雖然兒孫們對這門藝道不感興趣,但我覺得這是門手藝,不能輕易丟掉。”長子柳編現已入選當地非遺項目,崔毛則是該項技藝的傳承人。但由于年齡等諸多因素限制,僅憑崔毛則一人之力很難推動這門手藝傳承發展。

“現在村里制作柳編物件的只剩我一個人了,柳編制品雖不如塑料制品等輕便,但使用時間長,符合環保要求,失傳了太可惜。”崔毛則說,希望柳編技藝能夠長久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