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1314真能“一生一世”嗎?十年中有26個結婚登記“高峰日”最受歡迎的是……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1-03-15 09:18:32

2021年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也是許多新人視為結婚登記的“好日子”,因為含有“1314”,諧音“一生一世”。

無論民政部門是否在呼吁中“加班”,從現代人鐘愛的數字偏好中,可以看出人們對于美好的期望。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高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談到,婚姻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中國的傳統禮俗中將選定婚期稱作“選擇吉日”,這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很多繁復的婚嫁禮節和程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結婚選擇吉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大重要傳統習俗,一直保留至今。

高穎的團隊和北京市民政局合作,以“北京市婚姻登記管理服務系統”的數據庫(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之間)為基礎,進行了大規模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工作。

研究發現,現代人的“吉日”選擇既有中國民間古禮的印記,又融入了新的時代流行元素,從年份、月份、日期、星期幾均有明顯的“偏好”。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20年5月20日(諧音“我愛你”),民政部門迎來婚姻登記高峰。孫嘉敏 攝

登記“大小年”特點明顯

比較十年來登記量可見,2005年、2007年和2010年這3年的登記量明顯少于其它年份。

這是為何?通過查閱民俗學方面的相關資料可看到,2005年是農歷雞年(從2005年2月9日開始正式進入雞年,直到2006年1月29日進入農歷狗年),而2005年,立春這一天,即2月4日是農歷猴年的臘月廿四,正好趕在了猴年的歲尾,這導致農歷雞年“無春”。

按照民間的說法,沒有“立春”的年份被稱為“寡婦年”或“瞎年”,而包含了兩個“立春”的2006年則被認為是“雙春雙喜”的結婚好年份。

事實上,“雙春”和“無春”的出現,僅是一種人為的歷法現象,而且每19年中便會出現“單春”5次、“雙春”和“無春”各7次,與婚姻的成敗和長久與否并無干系。不過,很多人“寧可信其有”。

類似的,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登記量的下滑,以及2009年登記量的井噴,也與“無春年”“雙春年”之說相關。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20年2月14日,許多新人前往辦理婚姻登記。劉忠俊 攝

登記月份具明顯偏向性

一般而言,8月、9月和12月是典型的結婚“旺季”,其次為1月、3月和10月。

同時,“無春年”的說法則往往使歲末和歲頭的兩個月(12月和1月)的登記量激增。不過,即使剔除此類特殊情況的影響,12月、1月和3月分別處于春節前后,與人們期待“雙喜臨門”“喜慶成雙”的心理相符;8月則因與近年來火爆的數字“8”(發)相應、9月與“久”諧音而頗受青睞。

與之相對,4月、5月、7月和11月則是結婚登記的“淡季”,5、7和11都是典型的單數。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20年2月14日,婚姻登記大廳窗口,新人正在辦理結婚證。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登記日期呈明顯規律性

從結婚登記的日期選擇來看,每月6日、8日、16日、18日、26日和28日,登記量均顯著高于其它日期,一方面因為是雙數日期,另一方面因有“六六大順”和“八即是發”的寓意。同時,9日因諧音“久”也是高峰日。

而在尾數為1、3、7的單數日子以及4日,登記量則顯著減少。當然,不排除2月14日、3月14日這樣的日子,登記量會明顯增加。

點擊進入下一頁

兩位市民手持結婚證合影留念。殷立勤 攝

十年來,有26個登記“高峰日”

在結婚登記數據庫所涉及的總共3287天中,日均結婚登記量為401.3對。其中,有26個“高峰日”,日均結婚登記量達到4828.9對。

這26個日期中,占據前5位的均是年月日數字相重合的日子:

2008年8月8日寓意“發發發”且與北京奧運會同日;

2009年9月9日諧音“久久久”;

2010年10月10日意味“十全十美”;

就連11月11日原本是民間的“光棍節”,但因與2011年相配而有了諸如“出雙入對”“愛你一分一秒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等時代寓意,也頗受浪漫青年的青睞;

2012年12月12日這一天有三個“十二”疊加,被網友稱為“非常完美”。

26個登記“高峰日”中,2009年9月9日因為恰好處在“雙春年”而在眾多“好日子”中獨占鰲頭。

高峰日中,還有三個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和兩個農歷七月初七(中國的情人節),體現了東西方文化對青年人行為的雙重影響。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20年11月11日,新人們領取結婚證書。張金川 攝

周六登記頗受青睞

從10年來的數據看,周一是新人們選擇登記結婚的高峰日,其次為周二,而周四則備受“冷落”。

近年來,中國多地民政部門除了五天工作日外,在每周的周六也開始提供婚姻登記服務。北京民政部門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新政,從此周六結婚登記量一直穩定在較高水平,一方面新人登記不必再專門向單位請假去登記,另一方面“六”被看作是個非常吉祥的數字。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一對準新人正在一家婚慶公司咨詢。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結婚登記日期選擇偏好具普遍性

高穎談到,年輕人對于結婚登記日期的選擇偏好具有普遍性。研究分析表明,盡管簡約的婚姻風尚日益深入人心,但中華傳統的民俗信念和社會流行文化的影響力依然強大,它寄托了民眾趨吉避兇的美好愿望。

“發掘并正視公眾行為中的規律性特征,對于科學研究和實踐管理均有重要意義。”她認為,從研究的角度講,人們不會片面地在結婚登記數量的降低與進入法定結婚年齡的人口數減少之間建立必然的聯系。從現實的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角度講,則有助于相關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合理安排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下一個“吉日”,新人正翹首以盼,期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