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拒絕“一刀切”!別用重復性作業浪費孩子的“腦細胞”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1-04-28 09:43:40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強調要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并區別不同學段和年級作出了具體時間要求。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北京日報》4月26日)

由于多年習慣了較為沉重的課業負擔,很多教師和家長對最新通知不免有些困惑。但是,面對普遍存在的中小學生厭學現象,面對對課業負擔的各種吐槽,大家其實有必要反省,每天的家庭作業對每個學生都是合適的嗎?

我們應該注意到,學校以及學習生活的單調不僅表現在課業負擔上,也表現在教師布置各種作業的方式上。一些教師布置作業簡單粗暴,總是用同一種辦法對付所有學生。大量的重復性作業人人有份,已經學會的繼續“熟能生巧”,沒搞明白的要“加深記憶”。不管你學習能力有多么突出,你也不能少寫一個字,反而可能被鼓勵“多做幾題”。至于那些課程學習有些吃力的學生,更得“向成績好的看齊”,把大量時間都“奉獻”給作業,最后還要喝一口“努力終會有回報”的“雞湯”。

然而,通過這些“一刀切”的重復性作業,學生的課業學習能力是否能得到明顯提升?就我的教學經驗而言,恐怕往往會適得其反,只會讓學生感到更加煩惱。死記硬背式的反復練習忽視了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習能力的差異,很多時候只會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每個學生都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內容,“一刀切”的沉重課業負擔顯然不夠重視學生的彼此差異,不利于個性化發展。在作業問題上,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往往被忽視,有的中小學生本來課業學習能力較強,但在上述“雞湯”教育誤導下,唯恐自己“退步”,因而總是處于緊張狀態,甚至有學生因此瀕臨崩潰。

不少家庭和學校都陷入這類貌似平等實則忽視差異的“無差別教育”“無差別教學”的誤區,過分追求“成才”而忽視成長,這是對廣大中小學生的一種傷害。很多學生并不需要太多重復性的課業負擔,他們青春的珍貴時光和飽滿旺盛的精力怎能這樣浪費?這種情況下,一些中小學生對沉重課業負擔出現抵觸情緒便不足為怪。

我認為,對于在學校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再要求他們寫家庭作業就屬于重復而無效的勞動,不如讓他們離開書桌做點別的:可以到圖書館,去電影院,到體育場,跟伙伴玩耍交流,甚至可以去工廠參觀。走進生活、了解社會,能夠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提升身體素質,使他們更陽光、健康、自信地面向未來。這樣,他們更可能發現學習的價值所在,課程學習會更主動。

有的學生在學校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回家把功課補上也就夠了,如果再給他們加重任務,很難保證質量,效果也是要打折扣的。對于難以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需要的是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不是盲目的重復。

進一步說,有些教師給學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名義上是要幫助他們提升學習能力,其實本質上是不相信他們的學習能力,總擔心學生所學知識還沒鞏固、內容記不住、掌握得不夠全面,使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消化所學知識,無法學會舉一反三。而且,以數量取代效率的沉重課業負擔不僅浪費了孩子們的“腦細胞”,也浪費了孩子們的青少年時光,消磨了他們探索世界的興趣。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機會,又何談創新精神的培養呢?

責任編輯: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