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專家:猝死搶救黃金時間是4分鐘 應馬上開始持續的心肺復蘇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4-07-02 20:20:41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記者 陳靜)什么是猝死?猝死是如何發生的,又該如何進行有效急救呢?就此,記者2日在上海采訪心內科、急診科專家。

“猝死搶救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隨著施救時間的延遲,救治成功率會大幅下降,4分鐘后往往患者腦部會出現不可逆損害。”嘉會國際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張璐直言,一旦發現猝死,旁觀者應第一時間展開高質量的心肺復蘇(BLS),直至專業人員為其進行后續的高級生命支持。

嘉會國際醫院大內科主任兼心臟中心主任魏盟表示,猝死常指外表看似健康的人因自然疾病出乎意料突然死亡,WHO規定死亡時間在發病6小時內。據悉,絕大多數猝死是心源性死亡(各種心臟病原因導致的),發生突然,進展迅速,伴血流動力學塌陷的心臟活動突然中止,癥狀發生至死亡往往1小時之內。通常是由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導致。此前有研究表明,中國因心臟病猝死的病人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近半數猝死者發生年齡為40歲——50歲。

張璐介紹,2023年底,在蝴蝶寶貝杯慈善足球賽現場,一位55歲的外籍參賽者熱身后比賽沒多久突感胸悶不適,一邊要求換人,一邊在賽場邊躺下以平復呼吸。當時,急診醫生第一時間帶著急救包來到患者身邊,短短幾分鐘內,患者表現煩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濕冷,血壓無法測出,脈搏細弱。現場醫護判斷其為休克癥狀,請守在一旁的工作人員呼叫120。

幾分鐘后,患者情況急轉直下,口吐白沫,失去反應。醫護立刻為患者貼上AED(除顫儀)電極片,AED分析結果為可除顫心律。醫護在為其除顫后,進行了胸外心臟按壓與球囊面罩通氣等治療。很快患者就恢復了意識,120急救車趕到后,患者被送往醫院。

如何預防心源性猝死?魏盟表示,有猝死家族史者應接受相關基因篩查。目前,研究發現一些遺傳性心肌病等有明確的致病基因。在日常生活中,民眾應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低鹽低脂飲食,減少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減少糖分的攝入;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者應定期監測血糖血脂。這位專家倡導合理的睡眠和合理規律的體育鍛煉。他指出,睡眠時間和心臟時間呈U型關系,一般6個——8小時睡眠時間較合理,過多、過少都不宜;不應長期熬夜,避免生物鐘紊亂。他說,民眾應每周進行不少于5天、每次半小時的散步等活動,提高心肺耐力;但有心臟癥狀時應避免體育鍛煉。(完)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