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鄉村行·看振興)農業大學生“歸巢”學以致用:帶領鄉親種良田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4-10-13 16:55:53
中新網吉林10月13日電 題:農業大學生“歸巢”學以致用:帶領鄉親種良田

中新網記者 石洪宇 金喬

秋風吹拂稻田形成“稻浪”。13日一早,韓興旺登上駕駛位,帶領30多臺收割機一起作業。按照計劃,農場的460公頃水田將用時7天左右完成收割。

收割水稻的同時,部分地塊里飼養的螃蟹也由村民打撈上來。所有的生產環節都在按計劃進行,螃蟹準時交付客戶、水稻送往加工廠,新米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我們村現在追求效率和精細管理,每粒糧食都要賣出好價錢。”35歲的韓興旺是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鄉油坊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東籬田園農場的農場主,附近幾十名村民在他的農場里工作。

韓興旺在操作農機。 石洪宇 攝

待農場的活干完,韓興旺將派出農機隊伍協助其他農戶。“我們村是水稻核心種植區,現在全村都在搶農時。”

韓興旺不僅是種糧大戶,也是油坊村有名的農業專家。他大學讀的是糧食加工專業,畢業后在糧食企業上班,2012年返鄉創業經營起農場。

“小時候在田邊長大,對糧食加工機器、機械特別感興趣。”韓興旺介紹,農場剛成立時就購買了先進的機器,村民由此再不用遠赴其他村鎮加工。

在大學學的知識派上了用場,韓興旺熟稔生產線的“搭配”組合之道。不僅能加工出胚芽米等多款產品,在損耗率方面還降低了5%左右,為村民節約了更多成本。為了方便村民,他還幫助大家拓展銷售渠道。

韓興旺發現,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消費者的口味愈加多元,對大米的口感要求也在提高。于是,他整合村里土地、多品種機械化種植,從10公頃到400多公頃,農場的規模不斷擴大。

韓興旺認為,懂技術、尊重科學才能實現農業“長紅”。在他的引導下,油坊村成為附近使用、購買農機最積極的村落。各種新農業技術會在他的農場里先行試驗,再推廣給村民。

“稻蟹綜合種養”項目,韓興旺已經試驗了七年,今年才獲得成功。“這個項目投入很大,我作為年輕人應該先總結出經驗,讓鄉親少走彎路。”

很多村民認為,韓興旺的農場也是“農校”,里面的生物防控、生態種植、規模化育苗技術等給他們打開了眼界。

30多臺收割機在田里忙碌的間隙,油坊村的村民登上機器,查看作業狀況。“這是剛更新的產品,效率更高,損耗更低。”韓興旺向村民推介著。(完)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