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神州寫真)從“清倉”到“共好” 二手市集構建青年社交新場景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4-11-10 15:27:48
中新社西安11月10日電 題:從“清倉”到“共好” 二手市集構建青年社交新場景

作者 楊英琦 黨田野

“這本小冊子本身沒有價值,但喜歡它的人會覺得找到了‘寶藏’。”在西安一處二手市集,攤主劉浩正向顧客興致勃勃地介紹商品,他面前擺滿了黑白照片、復古汽車模型、舊雜志等老物件,吸引多人駐足,“當這件物品的裝幀、設計和其背后的文化故事被轉手,也意味著它的‘重生’。”劉浩說。

“工作日上班,閑暇時擺攤”成了西安青年的生活新樂趣。在西安市蓮湖區一個由老廠房改造成的“西倉新貳手市集”,擁擠的攤位上擺滿了攤主們從外國淘來的工藝品、收藏已久的各種老式相機、個性化文創作品……與普通市集不同,這里售賣的商品多為攤主珍藏已久的物品,相較于買賣,他們似乎對“講故事”更感興趣。

“收藏了太多東西后,家里的雜亂會讓我有點煩躁。所以來擺攤是出于‘斷舍離’的想法。”任泊鳴是一名獨立導演,熱衷于收集各類老物件的他坦言,在與各行各業的顧客互動中,清空庫存的同時也交換了彼此的“故事”,這為他的本職工作積累不少靈感和素材。

10月26日,西安的西倉新貳手市集引來許多年輕人。中新社記者 黨田野 攝

宋逸云曾在大學選修過心理學,擺攤的經歷雖然短暫,她卻在這里看到了許多課堂知識“情景再現”。“通過顧客的肢體語言、微表情和溝通方式,我嘗試用心理學知識來推理他們的心理活動,驗證他們或閑逛,或消費的目的,雖有‘失算’的時刻,但這種實踐的過程格外有趣。”宋逸云說。

記者走訪了解到,“西倉新貳手市集”并不收取攤位費,攤主遞交擺攤申請后,工作人員會根據其物品風格、質量等進行篩選,通過后方可“入場”。

盡管通過申請不易,但這些跨過“門檻”的攤主們仿佛缺乏“賺錢動力”。沒有顧客時,他們或專注手頭工作,或橫臥于座椅上,盡顯松弛。當有人光顧時,他們也不著急兜售物品,只要對方好奇圍觀并上手體驗就心滿意足。不少人擺攤一天,進賬不多,手機里“好友”卻加了不少。

“我肯定希望贏利,但就算交易不成也很開心。”趙千惠的攤位上擺滿了她親手創作的手工品,每當遇到顧客想用其“凹造型”拍照,她都來者不拒。“這些東西都傾注了我的時間和感情,受到喜歡就意味著我的創意得到認可,這讓我積攢了許多繼續創作的動力。”

在這片街巷里,老廠房圍墻內,年輕人正熱聊彼此珍藏;圍墻外,市民集市同樣吸引著熙熙攘攘的人群。

西安官方表示,“西倉新貳手市集”是市集文化和在地文化的試驗場,當地圍繞“永續,共好”理念,對老糧倉、廠房等歷史建筑進行“微更新,輕改造”,保留市民文化的舊消費樣態,增加年輕群體的新場景體驗。希望通過此內容窗口,讓年輕人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態度。

“這里不只是交易場所,也極具社交屬性,我們在這里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尋找共鳴。”打包完物品,劉浩心滿意足地結束了一天的攤主生活,接下來,他計劃與幾個“新朋友”見面,聊聊未來的生活方向。(完)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