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違規養大型犬有人報警有人投毒,社區養犬糾紛不斷到底怎么解?

來源:法治日報 時間:2025-01-18 18:45:44
違規養大型犬遛犬不拴鏈犬只隨地便溺 有人報警有人投毒

社區養犬糾紛不斷到底怎么解?

近日發布的《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寵物(犬、貓)數量為12411萬只,較2023年增長2.1%。其中,寵物犬數量為5258萬只,寵物貓數量為7153萬只。2024年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

寵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寵物數量和寵物經濟的快速發展,因寵物而引發的矛盾糾紛持續高發:從寵物傷人到毒殺寵物,從寵物領養陷阱到隨意棄養寵物,從寵物食品安全到飼養異寵風險,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涉寵糾紛緣何發生?涉寵亂象如何治理?怎么規范寵物市場?從今天起,法治經緯版推出“法治守護 ‘寵’愛有方”專欄,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因為養犬的事兒,我們小區居民已經多次報警了。”1月15日中午,站在北京市朝陽區某高端小區的綠地邊上,小區居民趙女士無奈地說,小區里有上百只犬,各種糾紛時有發生。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市多個小區發現,隨著寵物進入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違規養大型犬、遛犬不拴鏈、犬只隨地便溺等不文明養寵物行為困擾著社區居民,成為引發社區矛盾的一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規范養犬人的行為,多地制定了養犬地方性法規或規章,養犬人應該予以遵守,上述不文明養寵行為也多在禁止或限制之列,但實踐中違規養犬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受訪專家建議,充分發揮基層社區的力量,通過社區自治實現養犬事務自我管理,自覺文明養犬。地方制定的養犬規范,是社區治理養犬問題的制度保障,應該嚴格執行。對于違規養犬且拒不改正者,針對具體的違規情況,該處罰的處罰,該沒收的沒收,使守規則者看到守規則的好處,也讓不守規則者受到懲處。

居民違規養大型犬

鄰里糾紛屢次出現

趙女士所在的小區建成于21世紀初,有2000多戶,實行封閉式管理。走進小區,圍合式高層建筑之間是大片的綠地,綠地設計有坡度,種著銀杏、桃樹等樹木,坡頂還有一座小型假山。

記者看到,綠地邊緣不同位置豎著多塊白色告示牌,部分與養犬有關,有的上面是“做文明養犬人,請自覺清理犬便”,有的上面是“給我‘身份’(狗證)很重要”。

當天北京的氣溫比較低,西北風刮著,即使有太陽,感覺也非常冷。“太冷了,出門遛犬的居民不多,天氣暖和時,綠地上到處是犬只跑動。”趙女士說。

小區門口還有一大片綠地,也是小區居民遛犬的地方。趙女士帶著記者剛走到綠地邊上,就見到一位身穿黑色長款羽絨服的居民牽著一只白色犬,目測體高超過35厘米(北京市規定不得飼養烈性犬及成年體高超過35厘米的犬種),不遠處還有兩只犬,目測體高也超過35厘米。

“我們小區有好幾只大型犬。”站在一個背風處,趙女士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小區前段時間發生的一起養犬糾紛。

那天,她出小區門時遇到一位女性居民帶著兩只沒拴犬鏈的小犬,就站在一邊等候。這時,另一位男性居民牽一條大型犬(體高超35厘米)出門。男居民看到兩只小犬沒拴犬鏈,隨口說了一句“你這犬怎么不拴鏈啊”。對方回了一句“關你什么事兒?你還遛大型犬呢”。兩人隨后吵了起來。

口角逐漸升級,女居民拿出電話撥打“110”報警。民警很快出警。經查,男居民的大型犬有養犬證,但不是小區所在街道辦理的,而是郊區鄉鎮辦理的。隨后,民警將大型犬帶到派出所,對犬主人進行了批評教育,讓其盡快安排將大型犬送回郊區拴養。

家住北京市北四環外一個老小區的李平(化名)同樣對小區里有人養大型犬很是苦惱。

李平回憶,一天晚上,她從外面回來,小區門口的人行道上黑黢黢的。突然,一只半米多高的大型犬從旁邊的綠化帶躥到她面前,先是搖著尾巴圍著她轉了一圈,接著仰頭跳來跳去。李平顫聲喊“誰家的狗啊”。不遠處走來一位中年男人,接了一句“怎么了”?

她對養犬人說,遛這么大的狗應該拴犬鏈。結果養犬人反嗆她說:“拴不拴關你什么事?”覺得沒有必要跟這樣的人糾纏,李平趕忙快走幾步進了小區。

浙江省寧波市委黨校調研員嚴向紅也在所住小區遭遇過大型犬。

她家養了一只小型犬,有一天她和丈夫一起帶著它在小區遛彎兒。正走著,一只大型犬突然沖著小型犬跑過來,想跟它玩兒,但小型犬很害怕,一直往后躲。看到這種情況,嚴向紅就把小型犬抱了起來。大型犬不僅沒有走開,反而撲向她懷里的小型犬。她丈夫擔心大型犬傷著嚴向紅,趕緊踢了大型犬一腳。

這時,大型犬的主人——一位男士走過來,一邊說他家的犬不咬人,一邊質問嚴向紅的丈夫怎么能踢他家的犬,還說了些難聽的話。嚴向紅的丈夫一聽,也不樂意了,與對方爭吵起來。

見此,嚴向紅直接報警,畢竟對方遛大型犬有錯在先,還不拴犬鏈。對方一看她報警,馬上帶著犬離開了。民警出警后,根據小區安裝的公共視頻找到犬主人,上門對他進行批評教育。接著,負責當地養犬管理的城管工作人員作出處理決定,讓他在一定期限內安排好大型犬的去向,否則直接沒收。

車庫遛犬造成事故

便溺不拴犬鏈擾民

據嚴向紅觀察,在她所在小區,目前養犬矛盾最突出的是,居民在地下車庫遛犬。

寧波當地的氣候是,每到冬春轉換時節,氣溫比較低,還容易下雨,小區室外不適合遛犬,有的犬主人發現地下車庫反而適合,于是就到地下車庫遛犬。但地下車庫水泥柱較多,對司機來說,開車有盲區;再者地下車庫屬于相對封閉的空間,犬便溺之后,即使及時清理,味道也很難發散,所以居民們意見很大。

嚴向紅回憶,2024年春季的一天,有犬主人在地下車庫不拴犬鏈遛犬,當時剛好一輛轎車以低于每小時30千米的車速開進來,業主看到亂跑的犬后緊急踩剎車、打方向盤,犬沒事兒,車卻撞到旁邊的水泥柱上。事后,業主修車花費8萬余元。

事發時,犬主人看到后果嚴重,竟然丟下犬自己跑了。物業人員經查看小區公共視頻找到犬主人。經調解,犬主人承擔了相應賠償責任。

物業人員將此案例發到業主群里,警示養犬業主不要到地下車庫遛犬,業主們紛紛進行點評,認為犬是無辜的,問題出在犬主人身上。

嚴向紅告訴記者,一年來,大部分養犬人遵守規定不到地下車庫遛犬,但總有幾個養犬人我行我素。

讓趙女士頭疼的是,鄰居養犬竟然讓犬在露臺上便溺。她所住單元的頂層住戶有一個露臺,犬舍就設置在這里,犬還直接在露臺上便溺,夏天時味道特別重。鄰居們很氣憤,舉報了頂層住戶。經批評教育,頂層住戶把犬送給了朋友。

居住在北京市東城區的田曉樂(化名)則苦惱于小區養犬人不拴犬鏈。

田曉樂所在的小區有一大片樹林和草地,但她很少帶6歲多的女兒在草地上玩,因為總有人在草地上遛犬且不拴犬鏈。

田曉樂記得,2024年國慶節期間的一天,陽光和煦,她帶著女兒在草地上曬太陽,這時從樹林里跑出來一群犬,其中一只犬沖到她女兒面前轉來轉去,女兒被嚇哭了。幾位居民邊聊邊慢悠悠地走過來,笑著說:“沒事兒,它跟你鬧著玩兒呢。”田曉樂趕緊把女兒抱走了。

家住天津市薊州區的韓先生苦惱于鄰居家幾只犬的吠聲。他喜歡靜,尤其是上了一周班之后周末想睡個懶覺,但有鄰居養了3只犬,時不時會吠一陣子,尤其是在樓道里的吠聲,讓他感覺特別吵。他曾經向物業公司投訴過此事,但物業公司稱只能協調,并不能要求主人處理犬只。

矛盾激化毒殺犬只

養犬糾紛頻頻發生

因為養犬產生的糾紛,有的小區居民通過報警解決,少數人則采取極端方式投毒毒殺犬只。

2024年5月,北京市豐臺區一小區就發生毒殺犬只事件。據小區居民李月虹(化名)介紹,包括她自己的犬樂樂在內,小區共有20多只犬相繼被毒死,其中包括泰迪、邊牧、中華田園犬等,犬只體內檢出了鼠藥成分。

2023年秋天,李月虹帶著樂樂搬到該小區居住,每天帶著它遛彎。事發當天,她看望母親后回到家像往常一樣帶著樂樂下樓遛彎,中間讓它自己在健身廣場周邊活動。沒過多久,李月虹發現樂樂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抽搐不止,一會兒就沒了呼吸。她正痛心時,聽鄰居議論說小區最近死了不少寵物,警方正在調查這事。

聽到這里,李月虹趕緊報了警,她也了解到更多信息:有人將疑似摻了毒藥的豬蹄、肘子、肉丸、火腿腸等,放在寵物經?;顒拥牡胤?。

不久,對死亡犬只的檢測結果出來了:犬只的胃內容物中檢出氟乙酸(鼠藥成分),懷疑有人故意投毒。

“我家狗狗才3歲,之前吃了地上有毒的東西,一下子就完了。”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提起發生在小區里的毒殺犬只事件,一直傷感不已。

北京市大興區某小區一位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幾年前,她所在小區一位朋友的犬也被毒殺了。她朋友養了一只溫順型的大型犬,遛犬時鄰居常投來嫌棄的目光,后來有人在犬只經常出現的地方投下拌有毒藥的火腿腸,犬只吃過之后就死掉了。此事發生后,她朋友再也沒有養犬,而小區群里還是經常因為養犬的事情發生爭吵。

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區2024年7月也有人毒殺犬只,當時有5只寵物犬中毒死亡,其中包括她家的寵物犬花花。

張女士回憶說,事發當晚,她在小區社交群里看到業主們討論有人毒殺犬只,就告訴父母縮短遛犬時間。晚上花花回家時,還一切正常,等到了第二天凌晨,花花開始在家中四處亂撞,還碰碎了花瓶,“走路不穩,并且極度恐懼,對著空氣大叫,不到半個小時就死亡了”。

對于養犬產生的糾紛,北京市法學會物權法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兵分析說,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從客觀原因分析,隨著寵物進入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違規養大型犬、遛犬不拴鏈、犬只隨地便溺等不文明養寵物行為也隨之增多。

“主觀原因比較多,比如犬主人違法飼養烈性犬,比如小區對于寵物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或執行不力等。”王兵說,此外,盡管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對飼養動物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且不少地方也有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規范性文件約束,但實際操作中,監管和處罰力度不足,導致違法養犬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

制定公約約束養犬

依法執法剛性保障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李凌一直在做基層社區治理實踐,指導社區協商文明養犬是他近期的嘗試,并且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在他看來,解決社區管理養寵物的難題,大方向是通過社區共治發布文明養犬公約,核心是實現養犬人文明養犬,關鍵點則是改變少數不文明養犬人的行為。

他舉例說,他在指導社區制定文明養犬公約時,邀請各個相關利益主體代表參與協商議事,他們中既有不養犬居民,又有養犬居民,既有物業方,又有政府相關部門,協商的前提是不給養犬行為貼標簽,更不能籠統指責養犬就是不文明行為。

大家一起坐下來摸清小區居民基本情況和養犬情況,特別是弄清楚是哪些居民在養犬,他們各自的養犬初衷是什么,比如有的老年人養犬是想有個伴兒。至于養犬情況,則是要了解居民養的是什么類型的犬,根據北京的地方立法,在重點管理區域,只要養的犬不是烈性犬、大型犬,就是合法養犬。

李凌介紹,有小區召開協商議事會后,養犬的業主成立了交流小組和志愿者隊伍,主動約束犬只行為,并在年底舉辦了汪星人才藝大賽,既給居民帶來了笑聲,也讓居民對養犬人多了一份理解。

在李凌看來,接下來是引導各個利益主體討論養犬的利弊和不文明養犬的壞處,比如遛犬不拴鏈、不帶便袋等都屬于不文明養犬行為,既可能給養犬人和家庭帶來金錢損失和負面評價,又對公共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還影響了鄰里關系。

“養犬人的不文明行為可能會受到勸導,也可能會被舉報至相關部門受到查處,極端情況下還可能被他人投毒毒殺。”他分析說。

據李凌觀察,養犬涉及多個相關利益主體,關鍵在于發揮各個利益相關主體的作用,改變或規范不文明養犬人的行為。社區不能靠“堵”解決問題,在無法減少犬只等寵物數量的情況下,只能靠“疏”和服務,比如請動物醫院的醫生到社區做常見病防治等,形成社區養犬文明公約,通過社區共治實現文明養犬。

在嚴向紅看來,社區和諧養犬離不開“規矩”兩個字。城市管理者應該出臺或完善地方性養犬法規,指引或約束養犬人該怎么做以及破壞規則的后果是什么。在養犬法規的框架下,社區通過《業主管理公約》使之細化,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當然,僅建立健全制度是不夠的,如何引導養犬人遵守規則和落實管理制度更重要。

王兵建議,在小區里,物業公司和業委會可以通過制定和執行相關管理制度,規范寵物行為,減少沖突;也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增設寵物活動區域等方式,增強居民的文明養寵意識。

“在完善制度規范方面,小區可以制定詳細的寵物管理措施,明確寵物飼養的規范、責任和義務,并確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執行力。在日常監管方面,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或志愿者隊伍,加大小區內的巡邏力度,對寵物活動進行日常監管,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行為。”他說,有條件的小區可設立專門的寵物活動區域,并安排專人進行巡邏和管理,以滿足寵物活動需求,減少對其他居民的干擾。

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看來,地方制定的養犬規范,是社區治理養犬問題的制度保障,應該嚴格執行。對于違規養犬者,告知其限期改正;對于拒不改正者,針對具體的違規情況,該處罰的處罰,該沒收的沒收,使守規則者看到守規則的好處,也讓不守規則者受到懲處。

“否則,一旦規則遭到破壞,難以修復,長此以往,會影響政府部門的權威,不利于再進行有效監管,使城市養犬處于失控狀態。”楊建順說。

他認為,社會的運行不能沒有秩序,每個人應該在秩序中享受自由,在規則下追求幸福。養犬也是如此。

“建議在國家層面針對養犬制定專門的行政法規,為下級政府提供足夠的執法依據,具體的制度設計交給各地考慮。”楊建順說。記者手記

養犬看似是公民的一件私事,但當犬的行為涉及公共利益時,就會成為社會公共問題。這是我們關注這一問題的初衷。

養犬人眾多,不文明養犬人是少數。

找準了癥結,就可以對癥下藥,而密碼或許就藏在細節里。

這是記者近段時間走訪多個社區之后的最大感觸——

養犬人之間能夠共情,是否可以讓文明養犬人勸導不文明養犬人;沒有人愿意被一味指責,能否更好地引導居民尊重養犬行為,心平氣和地處理不文明養犬行為;養犬人沒有牽犬鏈,社區能否主動送上一根犬鏈;犬只喜歡無拘無束,是否可以在小區綠地上設置一個角落給它們撒歡;養犬人苦惱于犬只便溺,是否能在小區辟出一塊地方專門供犬只便溺,然后及時填埋?

一個個細微的服務,一點點看得見的友好和耐心,水滴石穿,才能夠拆除各方之間的心理藩籬,才能夠形成文明養犬的氛圍和共識。

畢竟,每個人都生活在社區之中,也相信每個人都在乎自己的聲譽。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極少數踩踏規則紅線的養犬人,養犬法規的強制約束也不可或缺,為養犬共識提供剛性保障。

由此,“狗趣”才不會成了“狗患”。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