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尋味中華|非遺)四海同慶中國年 春節文化魅力傳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5-01-29 15:25:00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電 題:四海同慶中國年 春節文化魅力傳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乙巳蛇年新春的鐘聲已經敲響,剛剛過去的除夕是北京便宜坊烤鴨店廣渠門店廚師長栗敬賓一年之中最忙碌的一日,“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都要好,年夜飯的位子幾個月前就訂滿了”。

春節,在中國歷史上曾被稱為“歲首”“正旦”“元日”等,據傳起源于古人歲末年初的祈歲祭祀活動。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春節作為中華文化精粹的集大成者被固定了下來,其歷史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豐富擴容。

1月17日,北京地壇公園張燈結彩,市民從春節裝飾下經過。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

去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令長期研究民俗文化的高巍備受鼓舞,“這再次折射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是其得到全球認同和尊重的又一范例。”

中國人過年講究喜慶和吉祥,有20多年餐飲從業經驗的栗敬賓準備的年夜飯菜品滿含“福氣”。例如,食材豐富的灌湯大黃魚,“運勢高如魚躍,內里自有乾坤”;具備清爽和綿密兩種口感的京菜名品乾隆白菜,“白菜與百財諧音,寓意接財納福”;“全家福餃子”象征闔家團圓。

“親朋好友圍席而坐喜迎新春,一般都會點上四道涼菜和八道熱菜,合‘四平八穩’之意。”栗敬賓談道。

“在中國,春節是參與人數最多、地位最重要的一個大節。”高巍說,“春”代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是大自然輪回的開端以及新年的肇始。

1月27日,2025桂林新春郁金香花展在訾洲公園開展,圖為舞獅隊在花展上表演。李騰釗 攝

“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廣為流傳。一進臘月,北京城就有了年味兒。在首都“商業第一街”王府井大街,喜慶的紅色和富麗堂皇的金色,烘托出過年熱鬧喜慶的氛圍,人們在“金蛇獻瑞”“金福盈門”“金袋納福”等主題裝飾的祝福中辭舊迎新。

“蘋果,又脆又甜!”“砂糖橘,十塊錢三斤咯!”“酸酸甜甜的糖葫蘆,快來看看!”春節前夕,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京城地標性集市沙河大集人頭攢動,各式年貨應有盡有。更有不少游客專程前來“打卡”,感受年味兒里的煙火氣和地道年俗。

高巍表示,春節里包含了中國人尊重親情、熱愛生活等眾多美好品質。春節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是內斂的,也是開放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北京語言大學的埃及留學生桑英杰今年第一次在中國迎來春節。由于酷愛《三國演義》,他打算到“江東”走一走,尋跡江南年味兒。“春節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絕佳機會,希望在現代與傳統的交融中與中國朋友共同分享歲序更新的喜悅。”他說。

1月13日,“京津冀博物館里過大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行律缬浾?張祥毅 攝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像桑英杰這樣選擇旅行過年的人越來越多。此外,博物館過年、“村晚”過年、公益過年、綠色過年、網上購年貨、視頻拜年、“貼”電子春聯等新型過年方式層出不窮。

在高巍看來,在農耕社會,由于生產方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革,因此過年習俗也相對固定。而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今天,生產和生活方式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過年方式自然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時也為春節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春節的全球影響力持續擴大,越來越多國家在春節期間設立公共假日。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舉行形式多樣的慶?;顒樱c當地民眾共享節日歡樂。

高巍認為,春節文化中蘊含的物質豐盈、精神富足、社會和諧、家庭美滿等人類共同理想和價值追求是其魅力所在,而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傳承發展則是其歷久彌新、賡續不斷的關鍵。(完)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