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廣西北海古老螺鈿技藝煥新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5-03-24 17:02:23
步入廣西北海貝雕博物館,鄉村風貌、百鳥歸朝、北京奧運會、“一帶一路”等主題的貝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貝雕紋理間蘊含著海洋之韻,也訴說著時代變遷。

細看貝雕作品,有的貝殼被磨得薄如蟬翼,小如米粒,細如發絲,亮如珍珠,工藝之精細令人嘆為觀止。

北海貝雕脫胎于明清時期的螺鈿藝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這種小珍珠螺用來做葡萄,顏色很相近。這種叫青螺,可以用來做樹葉……”從業數十載的北海貝雕代表性傳承人林日光對貝殼如數家珍,他介紹,北海貝雕工藝流程復雜,歷經設計圖樣、選料、雕刻、磨型、粘貼等十余道工序,常用的貝雕原料有白蝶貝、黑蝶貝、夜光螺、白口螺等二十多種。

2月3日,廣西北海,林日光將貝殼打磨成所需形狀。 陳秋霞 攝

工作臺上擺放著貝雕設計圖《鶴舞松姿》,圖中白鶴在松林間飛舞。林日光雙手小心翼翼地捏住貝殼,將其放在砂輪上一點點磨薄磨勻。

“磨型是耗時最長的一道工序,以這幅《鶴舞松姿》為例,光是打磨樹葉就得花至少一個月時間。貝殼既硬又脆,很容易磨斷,也容易傷手。”林日光說。

林日光說,設計圖是平面的,工藝師要在貝殼有限的厚度里進行復雜的雕刻,在制作過程中讓貝雕作品變得立體、有層次感,這就要求工藝師,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藝,還要有深厚的美術功底和空間想象力。

“畫面越復雜,貝雕的難度就越大。比如白鶴的頸部、嘴巴、腳、尾巴、翅膀等部件構成,需要做小支架來支撐,讓它變得立體。”在林日光看來,制作貝雕沒有什么絕招,必須精雕細琢,很考驗人的耐心、細心。

2月3日,游客在廣西北海貝雕博物館拍攝貝雕作品《日月門神》?!£惽锵?攝

與貝雕相伴半個世紀,林日光經歷了北海貝雕行業的起伏。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海貝雕輝煌一時,各類工藝品遠銷歐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北海貝雕逐漸走下坡路,面臨消失窘境。

進入二十一世紀,在政府、企業和貝雕藝人共同努力下,貝雕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北海貝雕煥發出蓬勃生機。北海貝雕技藝不斷創新,貝雕融入時尚元素,既有貝雕畫、屏風、擺件等藝術品,也有文具、臺燈、首飾盒等實用品。

“如今,人們環保意識增強,審美提高,我們拋棄了過去的貝雕著色工藝,利用貝殼、海螺天然色澤、紋理形狀制作的貝雕工藝品受到市場青睞。”林日光說。

年過古稀的林日光仍然堅守在貝雕行業,不吝將手藝傳給年輕一代,并不斷研發新產品。“我們不斷拓寬貝雕的用途,讓更多人喜歡它,使用它,讓這門技藝傳下去。”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