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解碼中國最大國有林區:從“一木獨大”到“百花齊放”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5-04-07 11:50:46
清明節過后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冰雪仍未消融。曾經的伐木工王鐵昌又一次來到停伐基地,看望他當年親手伐倒的最后一棵落葉松,它躺在密密麻麻的叢林中。“今天,我們終于讀懂了綠水青山的深意。”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生態功能區總面積達10.6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國有林區。2015年,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并加以管護。10年過去,熟悉的生產喧囂消散在時光深處,縱橫千里的大興安嶺重煥生機。

圖為云海中的內蒙古大興安嶺莫爾道嘎生態功能區壯闊且靜謐。 楊樹海 攝

不砍樹,咋過活?

1952年,興安林海斧鋸聲起,優質木材源源不斷地走出深山老林,建設新中國。然而“因木而興”的北疆林海“掛鋸停斧”后,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答案是:務林人端起了生態飯碗。

現在正是元蘑培菌的關鍵期,滿歸森工公司白馬經營管護中心主任周敏慶,帶領技術員24小時不停巡護著食用菌基地。

停伐后,白馬經營管護中心利用空置廠房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目前,年均產值達280萬元(人民幣,下同)。

“在2024年世界林產品及木制品展上,基地培植的黑木耳從26個國家的產品中脫穎而出。”周敏慶說,今年,他們種植120萬袋食用菌,預計年收入超360萬元。

2024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業實現收入6922萬元,同比增長19.7%。

臨近4月,來自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林草設計外業調查小組,對扎蘭屯市昆尼氣林場的1343公頃森林進行資源調查。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生態工程監理室副主任劉奇才告訴記者,如今,他們“走出去”承攬造林規劃、設計和種苗培育任務。“去年我們承接了84個項目,營收1.1億元。”

2024年,內蒙古大興安嶺實現林業生產總值72億元,同比增長9.73%;營業收入9.78億元,同比增長10.2%。

圖為培植戶正在采摘黑木耳?!∴嵲茲?攝

從賣木材到“賣風景”

春賞杜鵑、夏觀林海、秋游彩山、冬玩冰雪。發展森林旅游成為停伐后林業人的共識。

原517工隊隊長董永勝帶頭,將工隊生活區原有帳篷進行升級改造,建成集餐飲、住宿、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森林生態旅游示范點。時至今日,“517小工隊”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實現產值100多萬元,旅游季節職工月均增收3000元。

自駕穿越、森林康養、研學旅游、生態休閑……如今的內蒙古大興安嶺以“吃林、賞林、游林”為主題,旅游業態更加豐富,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74.4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050萬元,同比增長62%。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房車、自駕車露營基地一角?!让晒派ぜ瘓F供圖

智慧護林,后繼有林

內蒙古大興安嶺結束長達63年的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歷史,放下斧鋸的林業人開始擴綠、興綠、護綠。

下央格氣林場內,“林三代”周健啟動自動伐木機,清理林間雜木,鋸倒、歸楞、裝車……原本需要20個人的工作量,一臺車一個小時輕松搞定。

除了機械化撫育森林,如今的林區還構建覆蓋各項職能、業務和數據的信息化系統,防滅火、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等逐步走上“云端”。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碳庫,大興安嶺森林蓄積和碳儲量增長潛力巨大。林區通過森林撫育、植樹造林,提升碳匯資源潛力,森林碳儲總量約17.2億噸。

10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以停、管、撫、造等措施保護大森林,經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每年達7857.95億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委員畢俊懷說,大興安嶺漫山遍野的興安針葉林,是歐亞大陸東西伯利亞泰加林向南在中國境內最大的延伸部分,位于北極生態圈南緣。“我們停伐、造林、護綠,為保護北極生態圈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