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廣目”地球科學衛星正在研制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0-08-19 09:35:12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科普名稱為“廣目”專項)負責人郭華東近日在中國科協年會上做大會主旨報告透露,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技術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取得顯著成效,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的框架下,實現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貢獻。

中國“廣目”專項最新進展如何?將如何推動專項成果應用和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郭華東院士18日線上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對此予以闡釋。

“廣目”地球科學衛星正在研制

郭華東介紹說,為了應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過程中的數據缺失問題,在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和“廣目”專項支持下,正在研制的“廣目”地球科學衛星,將用以服務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指標監測和“一帶一路”區域的發展。

與此前研制發射的地球資源、氣象、海洋、環境等面向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應用衛星不同,“廣目”地球科學衛星是中國首顆地球科學衛星,旨在解決人類和地球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科學問題,形象而言,就是以“精細刻畫人類活動痕跡”為衛星的科學與應用目標。

他指出,“廣目”地球科學衛星正處于工程研制階段,預計2021年左右發射升空。“廣目”地球科學衛星將研究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面向觀測任務總體設計技術,高集成、小型化載荷總體技術,紅外、多光譜探測技術以及海量數據壓縮存儲傳輸技術。同時,研制服務于“廣目”專項并建立衛星運行管理與科學應用系統,完成地球科學衛星數據接收、處理與產品生產等工作。

將建成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

郭華東表示,大數據已成為國家重大戰略資源,地球大數據是集地球科學、信息科學和空間科學等交叉融合的大數據學科體系,它正在成為認識地球的“新鑰匙”和知識發現的“新引擎”,在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可以發揮重大作用。

他說,2018年,中科院適時部署“廣目”專項,旨在集成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中與地球相關的數據資源,建成大數據云服務平臺系統和數字地球科學平臺等基礎設施,“廣目”專項的最終目標是建成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構建地球大數據基礎設施、形成學科驅動平臺和構建服務政府高層的決策支持系統。

“廣目”專項將分別從“大數據與云服務平臺”“數字‘一帶一路’”“全景美麗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三維信息海洋”“時空三極環境”“數字地球科學平臺”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有望在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宏觀決策支持和知識傳播等方面持續產出成果。

“廣目”專項已向全球共享8PB數據

郭華東透露,“廣目”專項現已建成包括50PB存儲和2PF運算能力的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和數據共享服務系統等大數據基礎設施,已經向全球共享了8PB的數據,并且將以每年3PB的增量向各界共享。目前,專項已具備提供穩定的基礎設施保障、數據支撐和決策支持服務的強大能力。

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0人組”成員,郭華東還向即將召開的第75屆聯合國代表大會呼吁,在全球新冠疫情造成嚴重經濟、社會影響的形勢下,要將如何建設更美好的未來確立為當前科技創新服務的重點方向。

當前,中國已進入經濟和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我們要依靠科技創新,為人類認識地球做出更大的貢獻,在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上實現新的跨越。”郭華東說。(記者 孫自法)

責任編輯:

標簽: 地球大數據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