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全球微動態丨侵犯商業秘密如何認定的?侵犯商業秘密賠償數額如何規定的?

來源:法制法律網 時間:2023-06-07 10:58:51

一、侵犯商業秘密賠償數額的認定

法院在確定侵犯商業秘密的實際損失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并采取以下4種方式計算賠償數額:

1、以商業秘密權利人因侵權行為遭受的損失為賠償額。這種賠償的計算方式要求侵害人對于商業秘密權利人可計算的財產、收入方面的損失,應全部予以賠償。

2、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利潤為賠償額。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于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具體來說,對于違法將商業秘密出賣給他人的,以其違法、出賣的收入為賠償額;對于違法使用商業秘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以其獲得或增加的利潤為賠償額。商業秘密權利人的損失往往難以計算,法院通常以侵權人所獲得的利潤作為裁判的依據。在計算侵權人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時,不能簡單地以銷售額為獲利額,也不能以已生產的產品的價格總額乘以平均利潤率為獲利額,應當以“銷售額×平均利潤率=獲利額”較為妥當。當這個平均利潤率無法查明時,可委托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此外,商業秘密權利人的損失包括已經遭受的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侵權人的獲利是實際獲利,而不包括預期獲利。

3、以不低于商業秘密許可使用的合理費用為賠償額。當商業秘密權利人與他人曾簽有商業秘密許可使用合同時,可采用此種方式計算賠償額。這是假定侵權人在正常情況下取得權利人商業秘密的許可使用時,其許可使用費應該是多少,再推定該數額為賠償數額。當然,使用該方法計算賠償數額,應綜合考慮侵權人的性質、情節以及商業秘密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在不低于許可使用費至該許可使用費的3倍幅度內確定;同時還應防止商業秘密權利人與他人相互串通虛構許可使用合同及許可使用費,以向侵權人收取巨額賠償。

4、定額賠償。定額賠償就是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酌情確定賠償額。在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中,經常出現原告的損失和被告的獲利均無法查明的情況,司法實踐中采取酌情賠償的方法來處理。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案件的司法解釋都規定了酌情賠償的數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

由于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損害賠償額,可以參照確定侵犯專利權的損害賠償額的方法進行,因此,對于侵犯商業秘密的損害賠償也應是一般在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除此之外,當事人自愿協商賠償額也是實踐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只要這種取舍不損害國家、社會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二、怎么認定商業秘密

1、秘密性

也就是不為公眾所知悉,指該信息無法從公開渠道直接獲取,這是商業秘密區別于其他信息的顯著標志。公開渠道一般是指包括公開的出版物、公開銷售和使用、反向工程以及口頭泄密等。

不為公眾所知悉不僅意味著該信息不能從公開渠道直接獲取,也包括不為權利人以外的其他人以違反誠實經營活動的方式所知悉,如違反合同約定,違反保密紀律等;同時,知曉該商業秘密知曉的范圍也僅限于非常有限的特定人員,如企業內部有關職工以及企業外部原料供應商等。

2、具有價值

作為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者經營信息能夠給權利人帶來實際的或潛在的經濟利益及競爭優勢,這即是商業秘密的價值所在,也是獲得法律保護的根本原因,否則,該信息即使符合商業秘密的其他要件,法律也沒有對之進行保護的必要。

3、實用性

主要是指該項技術能夠投入生產使用、能夠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現實問題。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原則如果不能轉化為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方案,是不能獲得法律保護的。

4、保密性

這要求權利人在主觀上具有保密意愿,并且就相關信息采取了適當的保密措施。保密措施既包括各種“硬件”措施,如將有關文件放置在保險柜中、架設電子眼監控等,還包括各樣的“軟件”措施,例如建立保密制度、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等。

法律對保密措施并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只要達到合理的程度即可。至于權利人采取的保密措施是否達到了適當的程度,應根據不同案件的各種因素確定。

三、商業秘密罪的立案標準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客觀要件是指侵犯他人商業秘密,造成商業秘密權利人重大損失的行為。

因此,侵犯商業秘密罪客觀要件包括三個方面,即犯罪對象是商業秘密;犯罪行為表現對商業秘密的侵犯性;危害的后果是造成商業秘密權利人重大損失。

侵犯商業秘密罪無疑是結果犯罪,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是區分刑事犯罪還是民事侵權的分水嶺。何為重大損失,立法并沒有作出解釋。

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中規定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的應予以追訴:

1、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2、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3、致使商業秘密權利人破產的;

4、其他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情形。

責任編輯:

標簽: 侵犯商業秘密 侵犯商業秘密賠償數額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