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環球要聞:嚴把IPO質量關 年內182家企業上市申請終止

來源:證券日報 時間:2023-09-08 11:26:15


(相關資料圖)

監管部門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今年以來,上市申請終止的現象屢見不鮮。9月5日,同富股份、合眾偉奇上市申請終止審核。

A股市場中,企業上市申請終止審核的并不在少數,且絕大多數是主動撤回。記者據證監會和滬深北交易所網站統計,截至9月6日,年內共有182家擬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終止審核。其中,170家因主動撤回申請而終止審核,占比93%;12家審核不通過,占比7%。

“大量企業上市申請終止,體現出監管部門的審核要求嚴格,更加注重對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業務模式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審查,以確保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審核不通過的案例來看,原因主要集中在企業主營業務成長性不足、可持續經營能力匱乏、板塊定位不清、關聯交易等問題。

大多數被否企業存在多個相關問題。如文依電氣,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認為,該公司未能充分說明電纜保護產品業務的成長性、電氣連接產品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的特征,以及是否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

企業主動撤回,是否一定意味著“帶病闖關”?對此,嚴凱文分析稱,有可能由于企業自身戰略調整、市場環境變化或者其他經營考慮而做出的決策。

嚴凱文表示,注冊制實施之后,監管部門的審核把關更加嚴格,同時壓實保薦機構“看門人”的責任。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大,有助于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投資者的保護,減少欺詐行為的發生。

嚴監管下,也給保薦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聯儲證券質量控制部審核專員孫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宏觀層面,保薦機構應積極推進保薦機構執業標準體系的建設,重點考慮對盡職調查、信息披露、輔導驗收等制度規則加以完善,細化執業標準,提高可操作性,逐步構建起全面覆蓋、責任清晰、層級分明的執業規則體系;微觀層面,保薦機構應持續提升選擇優質客戶的能力,完整、準確進行盡職調查和信息披露的能力,合理估值定價的能力,以提高自身執業質量。

責任編輯:

標簽: 保薦 凱文 企業 能力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