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永豐縣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為來年糧食增產豐收夯實基礎

來源:江西日報 時間:2024-12-04 09:50:47

頭年修水利,來年底氣足。從塘堰到溝渠,清淤疏浚、堤防培厚、庫容擴容、田間節水管道建設……永豐縣一項項小水源工程建設按下“快進鍵”,全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來年糧食增產豐收夯實基礎。

永豐縣擁有59萬畝基本農田,早稻、晚稻種植面積達90萬畝,年產糧食7億斤,是全國產糧大縣之一,農業灌溉用水主要依賴遍布各鄉鎮的1475座山塘等小水源。2021年起,永豐縣聚焦短板,將小水源保障能力提升列入民生工程核心要務。截至目前,該縣整治山塘457座,新增蓄水能力300萬立方米,總庫容突破2459.21萬立方米,有效保障6.2萬畝農田灌溉,讓小水源托起“大糧倉”,確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爛泥塘變身“聚寶盆”

11月30日,永豐縣鄉間田野暖陽高照,鹿岡鄉火田水庫工程改擴建項目施工現場,數十臺機械設備有條不紊地作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工程項目負責人白波介紹,入冬后,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全體施工人員搶工期、趕進度,目前已完成大壩、輸水和泄水建筑物、抬田擋墻及土方等主體工程,整體工程進度達95%左右,預計12月中旬可全面完工,確保明年開春后正式投入使用。

永豐縣水利局工程師劉克武表示,火田水庫原本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型山塘,改造升級后,庫容將由原來的近10萬立方米提升至101萬立方米,躍升為以灌溉為主,兼具防洪、養殖等多重功能的小(Ⅰ)型水庫,有效灌溉下游近2000畝農田,輻射周邊逾2萬畝水稻、蔬菜、白茶等農作物,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據了解,往年枯水季節,火田山塘經常陷入缺水困境,2022年曾遭受干旱,下游數千畝稻田、菜地歉收,有的甚至絕收,令種植戶們十分心痛。

如今,火田山塘變身火田水庫,讓鹿岡鄉及周邊鄉鎮的農民興奮不已。張清良等種糧大戶、吳知君等種菜大戶感慨:再也不用為抗旱防汛發愁了。

在2023年底前成功整治368座山塘的基礎上,永豐縣今年又加大力度,投入7000余萬元,整治89座山塘,其中,將火田、紅星兩座山塘分別改擴建為小(Ⅰ)型、小(Ⅱ)型水庫。因供水需求涉及種糧面積大、人口眾多等因素,火田水庫工程科學擴容10倍,可徹底提高工程蓄水能力、灌溉能力和防洪能力。

目前,87座山塘整治工程已接近尾聲,明年春季投入使用后,將徹底改變往日爛泥塘面貌,搖身變成“聚寶盆”,為農業灌溉提供有力支撐。

節水管道打通田間“腸梗阻”

病險山塘治愈了,源頭水得到了保障,但田間灌溉并非一定有保障。

山塘整治前,遍布田間的支渠、毛渠、斗渠等灌溉配套渠系蜿蜒而行,因年久失修,屢屢淤塞或滲漏,導致灌區骨干渠道與田間末端溝渠銜接不暢,最終成為制約當地農業增產增收的又一個堵點。

為有效發揮整治后的小水源功效,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徹底解決田間灌排“腸梗阻”問題,自2023年以來,永豐縣全面啟動灌區節水管道建設工程,將源頭水、渠系水、田間水串聯、并網,“三水”同治,使“望天田”變為“沃土糧倉”。截至當前,該縣結合實際,采取箱涵、泵站、低壓管道等節水方式灌溉,使灌溉用水順暢越渠穿田,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據初步統計,該縣僅鋪設的節水管道達4.3萬米,有效覆蓋2.56萬畝農田,確保農田不減產,農民不減收。

此外,永豐縣創新河(湖)長制,設置村組級別的河(湖)長,形成省、市、縣、鄉、村、組六級河(湖)長管護體系,壓實責任,精準調水、及時蓄水、高效配水,有效緩解灌區上下游、近尾端用水矛盾,化解水事糾紛。

永豐縣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江志新表示,該縣將繼續堅持和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讓小水源滋潤鄉間田野,浸潤農民心田。(記者 童夢寧)

責任編輯:

標簽: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糧食增產豐收 小水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