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學會治理能力現代化,2020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召開
11月11日,2020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主場活動在北京開幕,會議主題為“能源電力轉型與數字化”。本屆年會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主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國際電工委員會主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致指出,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肩負著團結凝聚廣大電力科技工作者,推動引領科技創新,促進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國科協部署安排,按照建設世界一流學會的目標,大力推進學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推動學會建設再上新臺階。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毛偉明指出,當前,包括國家電網在內的各行各業都在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科學謀劃“十四五”規劃。國家電網公司將通過高端人才引領工程、電力工匠塑造工程和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培育選拔優秀人才,實現在新的發展階段科技創新的新跨越,努力把國家電網打造成為能源互聯網的技術高地、產業高地和人才高地。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指出,希望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學會的歷史使命,團結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建設世界一流學會目標,積極參與“科普中國”和“科創中國”平臺建設,高舉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火炬,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積極的貢獻。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指出,我國能源電力系統必須聚焦結構調整重大任務,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邁出新的步伐。一是要充分發揮電網的橋梁作用,切實做好清潔能源的發展和消納;二是要以新基建為契機,著力推動能源電力技術與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三是持續深化電力市場改革,積極推進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建設。
韓國電氣學會會長崔在錫通過視頻表示,近年來全球都非常關注能源轉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正在進行革命性變革,而能源轉型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無論是能源轉型還是環境問題,都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希望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夠為促進能源轉型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建玲發表了題為《能源轉型的機遇和挑戰》的主旨演講,分析了當前能源轉型大勢,提出推動能源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是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的堅實保障,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抉擇。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以《加強基礎研究、促進人才培養和數字化轉型》為題,圍繞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現狀以及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世界量子科技發展趨勢、人才培養等方面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作為決定下一次技術革命的“科技變量”,量子規律和效應的發現和操控,給人類未來信息技術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發展量子技術具有戰略意義和時代意義,應該從基礎做起,重視基礎人才的培養。
國家電網公司總工程師陳國平發表了題為《現代電力系統的發展與重構》的主旨演講。他指出,能源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具有對路徑的高度依賴性。把握好能源電力清潔低碳轉型的路徑與方向,需要高度重視電力系統的科學發展,解決好重構的關鍵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李燦在題為《可再生能源規?;瘍δ埽壕G色氫能與液態陽光甲醇》的主旨演講中表示,將太陽能轉化為可儲存、可運輸的燃料(太陽燃料)被認為是科學界“圣杯”式的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在題為《城市大腦:城市從電氣化到數字化》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城市的發展經歷了從“馬力”到“電力”的演進過程,而當下社會正處于“算力”的開端。城市是一個整體,也是創新的載體,應充分利用當下社會數據作為新的自然資源,構建新的中樞系統技術體系,為未來電氣化、數字化的城市建設鋪路。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姚強在《新能源新基建新業態》的主旨演講中表示,面臨“數字+可再生能源”時代,中國電建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力建設企業,以產業數字化為目標,圍繞管理數字化與業務數字化兩條主線開展數字化轉型探索,以“任督二脈”理念為指導思想,聚焦產業數字化轉型五大核心領域,借助“電建云”打通“任督二脈”,從而推動傳統工程企業步入數字時代。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張希良發表了題為《2060年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轉型路徑分析》的主旨演講,提出了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技術、終端用能電氣化技術、安全的新一代核電技術、氫能技術、碳定價等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技術與政策。
開幕式上舉行了頒獎儀式。2020年顧毓琇電機工程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人物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在會上頒發。
據悉,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國網雄安金融科技集團)、華能長江環??萍加邢薰尽⒅袊娊瘓F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本次年會。本次年會在兩天的主場活動中還安排了“院士專家論壇”“學術建設發布會”“青年學術會議”“清潔高效發電技術協作網年會”“女工程師論壇”等5場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
此外,年會還采用“一地集中、多地延展輻射”“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于11月5—25日在全國14個城市先后安排32場學術活動。除主場活動外,還包括“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土建專業委員會年會暨技術交流會”等20場專題活動和電力科技成就展(線上)。近20位院士和300多位專家作報告
相關推薦:
- 全球制造業產業鏈高質量合作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 不斷拓展合作領域
- 2020中國資產管理峰會 聚焦探討“綠色金融”
- 第2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開啟國際文化“云上”交流盛宴
- “第一屆城市計算夏令營”開幕 搭建城市計算領域學習實踐平臺
- 在線教育品牌VIPKID再登“2020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榜單
- 第五屆全球吉商大會:提升營商環境 釋放發展動力
- 中國科幻大會舉辦發展專題論壇 分享科幻產業創新前景發展
- 青少年想象力跟不上科技發展了?是什么折斷了孩子的“翅膀”?
- 2020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上首個制造研究院揭牌 推動服務型制造蓬勃發展
- 第二十二屆中國中部(湖南)農博會落幕 實現合同成交額165.8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