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展會 > > 正文

再一次,“中國制造”贏了逆風局

來源:參考消息 時間:2024-10-31 20:32:14
近日,巴黎車展上的中國品牌,再次打贏逆風局。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車展之一,巴黎車展是歐洲汽車業最為期待的盛會。本屆展會上最受關注的卻是占參展品牌約五分之一、頭頂高懸歐盟關稅大棒的中企。

美國《紐約時報》稱,此次展會旨在展示歐洲頂級汽車制造商,但比亞迪、零跑和小鵬汽車等展臺吸引了最多的觀眾。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則用“大放異彩”來形容中國品牌在展會上的表現,同時援引法國雷諾汽車首席執行官的話稱,中國車企已經超越西方競爭對手,“現在的引力中心在中國”。不少外媒認為,在面對關稅威脅時仍然積極在歐發布新產品,展現了中國品牌開拓歐洲市場的決心。

對于曾被貼上“廉價”標簽的“中國制造”來說,中國汽車如今在歐洲聲譽日隆、甚至受到政治勢力打壓,是難以簡單地用“價格便宜”來解釋的。

10月14日,人們在法國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舉行的2024巴黎車展媒體開放日上參觀東風風行展臺。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美國《華爾街日報》注意到,曾長期雄踞中國市場的外國汽車巨頭品牌比如通用、大眾、豐田等都面臨在華業務縮減的窘境,原因就在于“傳統汽車廠商未能跟上中國向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轉型的步伐。中國品牌還在高技術性能方面實現了超越,而且價格往往遠低于外國競爭對手”。該報還援引業內分析人士的話強調,老牌車企在車內數字體驗——例如聯網能力以及與智能手機的無縫融合——方面也落后于中國品牌。

可見,中國汽車正憑借創意、設計和性能等優勢,趕上乃至引領全球范圍內智能化、電動化的潮流,進而贏得消費者青睞。

中國品牌成巴黎車展“明星”,是“中國制造”實現華麗轉身的縮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近六成,增長明顯。此外,高端裝備出口增長四成多,集成電路、汽車、家用電器、船舶出口分別增長22%、22.5%、15.5%、84.8%,遠高于服裝、鞋靴以及紡織物等傳統輕工產品。

10月14日,人們在法國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舉行的2024巴黎車展媒體開放日上參觀廣汽展臺。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進一步來看,在制造業高端化上,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在智能化上,2023年我國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以上,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在綠色化上,我國在國家層面建成綠色工廠超5000家,產值占制造業17%以上,并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清潔能源產業鏈……這些數據或許有些“枯燥”,卻是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正在取得明顯成效的有力證據,是對“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有力支撐。

顯而易見,隨著“中國制造”迅猛崛起,受益的絕不止是中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與供應鏈,為世界提供了物美價廉的產品;憑借在技術和模式上的持續創新,引領和刺激了全球制造業升級與發展;同樣憑借不斷深入的中外合作,為全球產供鏈穩定協作注入了良好預期……如此種種,都成為“中國制造”總能打贏逆風局的強大底氣。

順理成章,近年來外媒對“中國制造”的實力和品質更加刮目相看,對“中國制造”的世界貢獻也愈加認可:在美國波士頓交通運輸部門強調中國中車是“技術高超的制造商,生產的地鐵列車高度安全和舒適”時,俄羅斯《獨立報》稱這“徹底結束了中國產品質量被取笑的歷史”;在評價中國國產大飛機首次商業飛行時,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是“中國實現技術獨立的象征性時刻”;在介紹中國外貿“新三樣”(光伏產品、電動汽車和鋰電池)時,巴西《論壇》雜志援引報告稱這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還推動了全球綠色轉型……

頗令人動容的是,即使遭遇過歐盟方面的“突襲式搜查”以及高額關稅計劃,中國企業沒有被“嚇破膽”,仍然勇敢挺進巴黎車展,大方展示新產品和新技術,尋求中外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就是“中國制造”在面對逆風時大膽擁抱全球化、熱衷互學互鑒、追求合作共贏的縮影。哪怕對方已經陷入保護主義的思維怪圈、懼怕市場競爭,中國品牌也愿主動向前走出一步。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